劳斯莱斯撞护栏,车企背锅成常态,用户却还在等一个说法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5 23:23:59 阅读量:0

2025年10月,一位车评人驾驶劳斯莱斯闪灵在高速路上撞到施工护栏,这件事引发广泛关注,原因不在于车辆价格高昂,而是他当时开启了L3自动驾驶功能,类似事故并非首次出现,仅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就发生了137起同类事件,比去年增长超过四成,人们开始关心责任归属问题,是车主承担责任,还是车企需要负责。

这事其实早有苗头,今年3月小米SU7在高速上没有识别出施工改道的标志,直接撞了上去,网上立刻炸开锅,大家这才意识到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很多人原本以为可以放手不管,结果系统一出问题就得由人来承担后果,4月份北京出台新规定,只要开启L3功能,出了事故责任就能追究到车企头上,还要求车企必须购买保险,单次最高赔付500万,这算是给行业划下一条线。

劳斯莱斯撞护栏,车企背锅成常态,用户却还在等一个说法-1

北京出台政策后,上海、武汉和合肥也跟着发布了具体细则,工信部同时推出稳增长方案,与地方政策形成配合,这样一来,L3自动驾驶技术正式走出灰色地带,可以合法投入量产了。广汽宣布将在第四季度推出国内首款L3乘用车,华为的测试数据也表现不错,在沪宁高速上行驶一千公里,人工接管次数仅为1.2次,小鹏也计划通过OTA升级让XNGP系统支持L3功能,并在深圳北环大道测试中实现了全程无需人工接管。

劳斯莱斯撞护栏,车企背锅成常态,用户却还在等一个说法-2

但技术路线现在分岔了,华为和Momenta搞的是端到端强化学习,苏州三个月测试下来,城市识别准确率从85%干到96%,小鹏和理想用的是视觉语言大模型,你跟它说“跟紧那辆黑车”,它真能听懂,长安和上汽更依赖车路协同,雄安那边测试确实事故少了很多,可每公里改造要200万,成本太高,根本没法铺开。

比亚迪走的是另一条路,2023年这家公司拿到国内第一张L3测试牌照,却没有把系统装到高端车上,而是努力将成本控制在一万五千元以内,想让十到二十万元价位的普通车型也用上,这种做法和其他车企先做高端再慢慢普及的策略完全不同,市场反应显得有点冷淡,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愿意为L3功能多付钱,而一套系统成本上涨几万元,让很多人觉得划不来。

责任划分还是一件麻烦事,比如系统提示驾驶员接手车辆,但驾驶员正在接电话,或者晚上光线太暗导致系统识别出错,这些情况该由谁负责,现在的保险条款都没有明确说明,有人预测到2026年可能出现专门给L3级自动驾驶使用的车道,车队以编队方式行驶可以节省百分之十五的燃油,保险公司也可能调整收费方式,变成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计算保费,接管次数多的车主得多付钱,一些新兴汽车公司已经开始推出软件订阅服务,每月费用在五百到一千元之间,预计三年内软件方面的收入会超过车辆销售本身。

法规放开后,企业发现真正的难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明确责任、控制成本、赢得用户信任,谁能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谁就有机会生存下去,现在不是比谁发展得快,而是比谁坚持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