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货架上码得整整齐齐的汽车车架,透着一股挡不住的产能底气——而这股底气,让欧盟的汽车圈慌了神。
最近欧盟官员塞茹尔内直接放话:中美车企正在“威胁欧洲汽车业”,必须赶紧上保护措施。他甚至算了笔账:要是不管,欧洲汽车年产量可能从现在的1300万辆掉到900万辆,市场份额也要跟着往下滑。
这话背后,是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不管是续航扎实的纯电SUV,还是价格比本土车型低三成的混动轿车,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的销量,这两年跟坐了火箭似的涨。而欧洲本土车企呢?要么新能源车型转型慢,要么成本降不下来,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中国车的占比越来越高。

更让欧盟着急的是“产能差”——就像这工厂里堆着的车架,中国车企的产能不仅能喂饱国内市场,还能稳稳供货全球;反观欧洲车企,生产线改造、供应链调整都慢半拍,想追都追不上这节奏。
有人说欧盟这波“保护”是怕输,也有人觉得是本土产业的无奈——毕竟汽车业是欧洲不少国家的支柱,真要被抢了市场,牵连的是一整条产业链的饭碗。
但对中国车企来说,这更像“实力被盯上”的证明:以前是“贴牌代工”,现在是“带着技术和性价比闯市场”,这底气可不是堆车架堆出来的,是技术和成本堆出来的。
你觉得欧盟的保护措施能挡住中国车企吗?你买过的中国车,最让你满意的点是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