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展都不参加,KTM忙改姓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1 13:14:07 阅读量:0

BAJAJ全资控股后,未来的KTM还会是奥地利猛兽吗?研发水平还能保持吗?产品质量能保证吗?

2025年米兰展将在当地时间4号开启,但是去年回归的KTM今年又缺席了,原因相信大家也能猜到一二,新老板不出钱了。

近年的摩托车行业大事记中,印度Bajaj Auto收购KTM集团的新闻起码得算上个前排位置了,但是注资8亿欧元不是结局,而是大戏的序幕,因为真戏码已经开始上演,短短两周,在当地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奥地利KTM将变成印度KTM,集团改姓B(Bajaj)不姓P(Pierer)了。

在当地已经是天天上榜了

米兰展都不参加,KTM忙改姓-1

如果不清楚来龙去脉,简单介绍下:

Pierer家族在奥地利孕育了个小孩KTM,在爷爷奥地利的支持下靠KTM赚的盘满钵满,然后为了多赚钱盲目给KTM上强度(又搞电车又各种研发),还招了小弟GasGas和Husqvarna、MV Agusta来助阵。但没想到除了KTM能赚钱,其他都赔本,而且越赚越少。(热衷收购的KTM要凉了?)

KTM这一大家子要养的,最后只能刷脸欠了一屁股债,无奈先把MV Agusta卖回去,但最后还是没人敢接手,连爷爷奥地利也救不来。这时候Bajaj叔叔出现了。 (KTM 断臂求生,MV AGUSTA重回老东家 )(宝马有意收购KTM?)

米兰展都不参加,KTM忙改姓-2

无奈只能让Bajaj当爹了,新爹把债填了,又另外给了生活费了,处理了所有烂事,接下来就是抚养权了。 (剧终:Bajaj Auto 正式控股KTM)

现在抚养权基本定了,奥地利也只能让他走了,只是现在Bajaj已经开始要求KTM跟Pierer家断绝关系、随新爹姓,还要限制KTM的花销,不让出去玩,连几个小弟也不给玩,未来还准备将它带回老家印度生活。

据奥地利媒体报道,奥地利收购委员会在近日正式批准巴贾汽车国际控股公司(Bajaj Auto International Holdings)收购皮埃尔工业公司(Pierer Industrie)持有的皮埃尔巴贾公司(Pierer Bajaj)全部股份。

米兰展都不参加,KTM忙改姓-3

从Pierer到Bajaj 管理层大换血

这边收购获奥地利政府支持后,BAJAJ对整个公司的改革就迫不及待了,在即将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将有两项决议:一是将名称正式从PIERER Mobility AG更改为 Bajaj Mobility AG。二是罢免由皮埃尔集团提名的原监事会成员,选举全新的监事会团队。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Bajaj直接管理,再没有PIERER的事了。而KTM品牌将被保留,毕竟在摩托车行业,KTM的品牌影响力远大于PIERER。

未来Bajaj将直接拥有KTM(PIERERMobility)

更名这事也是顺势而为,因为此前KTM的股权结构是套娃式的,看着都复杂:PIERER Industrie持股PIERER BAJAJ(合作公司),PIERER BAJAJ控股PIERER Mobility,PIERER Mobility再持有KTM。

此前套娃式股权关系复杂

新老板拉吉夫・巴贾(Rajiv Bajaj)就曾公开指责KTM的管理层因无知的贪婪、决策失误、导致生产过剩等过错导致了整个集团的衰落。所以高层换血,把PIERER家族的人全部踢掉才是控制权交接的重点。

曾经的合作伙伴,没想到就被踢出了

(左为Stefan Pierer、中间为Rajiv Bajaj)

成本支出止血:裁员、集中资源

为了止血,拉吉夫・巴贾推重磅改革计划:将间接成本削减超50%,涵盖研发、营销、运营及行政等核心部门,同时优化白领岗位,保障蓝领就业。(KTM目前共4000名员工,其中仅1000人是负责摩托车生产的蓝领,剩余3000人均为白领,就是一个摩托车厂坐办公室的多过打螺丝的怪像)。

除了裁员外,烧钱的赛事投入将会放弃。目前旗下品牌GasGas已经宣布不再与厂队合作参与赛事,私人车队不受影响。。

而KTM明年还能不继续参加MotoGP、卫星车队Tech3 是否会采用KTM新发动机、旗下另一品牌胡斯瓦纳(Husqvarna)的赛事规划,目前还处于待定状态。

未来:将生产迁至印度

目前在印度制造的KTM从印度出口到全球各地区,利润率已经超过30%。主要得益于印度强大的成本竞争力、 供应链和供应商。所以全线迁至印度早已经在BAJAJ的计划中。

早在今年9月份的一次采访中,拉吉夫・巴贾杰就表示: 欧洲生产已死。 在面对亚洲生产的竞争,如果想要盈利,继续让KTM在欧洲生产是不现实的。 此前就有例子:凯旋Triumph在将生产完全转移到泰国后重新开始盈利。

不过Bajaj要搬厂,还得先过了奥地利这关,毕竟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提供的就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存活都会大受影响(此前拒绝宝马收购,就是因为宝马要将KTM的研发中心迁至德国、生产线迁至印度)。

从全球商业的角度来看,迁厂或许是对双方较好的方式。欧美的传统制造企业已经面临着亚洲制造的全面冲击,这样的事情未来还将会有更多。

结语:

对于KTM车迷来说,曾经的KTM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就是BAJAJ KTM了,但是在BAJAJ领导下这样大力降本的同时,新产品研发与产品竞争力还能维持水平吗?而且未来如果全线迁至印度生产后品牌的产品质量还能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