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供应商开始破产倒闭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6 13:53:52 阅读量:0

说到德国工业,最刻板的印象大概就是德国品质了,德国的汽车无疑是最能体现德国品质。曾经德国车参与各种赛车比赛,出现在各大电影中,世界领袖们也喜欢乘坐。

如今,德国汽车制造商正陷入危机,大众汽车在过去3个月损失超过了10亿欧元,其中保时捷的利润下降了96%。这次国际车展上,占据展台中心位置的是比亚迪,为什么德国燃油车的辉煌已成过去?

“德国正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供应商开始破产倒闭-1

电力水平落后

德国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这是所谓能源转型带来的后果。 德国工业电价达到每千瓦时约20欧分,而在中国只需约6欧分。在这方面,德国车企专家认为他们根本不具竞争力,充电设施不完善,电力价格过高。

环境的不确定性

欧盟委员会通过的那个著名的内燃机禁令,这项禁令规定,从2035年起,将禁止销售配备内燃机的乘用车。这使得德国车企迎来当头一击,为什么内燃机禁令对行业来说是毁灭性打击,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转向电动汽车呢?因为电动汽车的整个供应链与内燃机汽车的供应链完全不同,这个行业的整个供应商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了几十年,能细分到六七级供应商,小型公司制造单个零件,上一级负责组装,转型会使的大量中下游小公司破产倒闭。

“德国正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供应商开始破产倒闭-2

自身条件的局限性

另一个是电动车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约一半的利润流向中国。首先除了原材料钴,电动机的生产需要的镍等,这些在德国并没有成熟的供应商。

还有工艺,例如生产高纯度电极石墨,中国在这方面技术远超欧美等国家。电池生产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德国现在的能源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

技术人才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宁德时代中国工程师相当于戴姆勒汽车全球的工程师数量的总和,他们从早到晚都在打磨优化技术,廉价的能源加上人才,三星和lg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电池方面几乎没有对手。

“德国正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供应商开始破产倒闭-3

这样德国电动车就不得不购买中国电池,就像以前德国机床全球出口一样,高附加值的利润留在了中国。

中下游小型企业关门倒闭

博世,这个名字曾经代表着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博世最近公布,到2030年将会削减1.3万个岗位,德国汽车行业预计会失去超10万个工作岗位。在河谷地区,坐落着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汽车供应商,这个曾经靠着汽车产业活的很滋润的地区,现在到处都是关门的工厂。

那些曾经的小巨蛋,内维昂公司,决定关闭自己的生产基地,140名员工失去了工作。南德车轮公司,曾经有300名员工,现在已经关闭,工厂变成了大型仓库。邦迪科特集团如今只剩下不到30名员工,阿尔盖尔裁员50%,预计年底彻底倒闭。

博世员工曾经引以为傲工作环境“博世大家庭”,现在职场霸凌现象急剧增加,每个人都想进那些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把同事排挤出去,曾经的凝聚力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博世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