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最低售价:35.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5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35.80万起 | 31辆
作者丨蔡晓东
编辑丨朱晓宇

赛力斯最近发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还有10月份的产销数据,看起来增长有点踩了刹车。
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个季度他们赚到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少了1.74%——这可是2024年以来以来头一回出现下滑。再加上华为的“造车朋友圈”越来越大,赛力斯不再是那个“独家伙伴”,光环有点褪色。这家靠着华为技术火起来的车企,现在正面临挑战。
看财报,收入在涨,但赚钱变难了

三季报里几个关键数字是这样的,第三季度营收481亿多,比去年同期涨了15%左右,但净利润不到24亿,反而微跌了1.74%。把时间拉长到今年前三个季度,总收入是1105亿元,比去年涨得不多,只有3.67%;净利润53亿多,虽然比去年涨了31%,但只完成了机构全年预期的一半左右,增速明显没达到大家的期待。

为什么赚钱变难了?主要是花出去的钱太多了。光是今年前三个季度,销售费用就接近160亿,比去年多了20亿。研发花了50亿左右,只有销售费用的三分之一。更扎眼的是,销售费用已经是净利润的三倍——相当于每赚1块钱,要花3块钱去做推广,这笔开销成了吃掉利润的“大黑洞”。
虽然毛利率表现不错,前三季度接近30%,说明卖的车越来越高端,但各种费用加起来占比超过20%,大大挤压了实际利润空间。最后净利率只有5.1%——典型的“看着毛利高,实际赚得少”。
问界销量整体增长慢
问界系列是赛力斯的主力车型,现在市场表现有点两极分化。高端车型确实能打,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了25万辆车,创下了50万级别车型的交付纪录;M8上市才4个月,也卖了10万辆,稳坐40万级别销冠。这两款车加起来,占了问界总销量的九成以上。9月底新推出的改款M7,36天就交付了2万辆,算是个亮点。
但整体来看,增长已经有点使不上劲了。行业数据显示,问界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卖了26万多辆,比去年还少了8.9%,是新势力里少数销量下滑的品牌之一。再看华为鸿蒙智行内部,问界的主导地位也在下降:9月份,问界销量占鸿蒙智行全系的76.8%,而去年还超过85%,智界、享界这些“兄弟品牌”已经抢走了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从整体数据看,赛力斯1到10月总销量只微增0.95%,核心的汽车销量甚至还微降0.58%,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卖了30万多辆,比去年少了3.82%——扩张基本停下来了。
从“独家”到“共享”,华为光环不灵了
赛力斯增长放缓,跟华为合作模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以前,赛力斯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独家代理”,鸿蒙座舱、智能驾驶这些核心技术只有它能用,这种“一对一”的支持,让它在2024年销量暴涨近183%。但现在,华为的“造车朋友圈”扩大了,北汽、奇瑞、江淮都加入进来,享界、智界、尊界等品牌一个接一个落地,变成了“多界同台”。
这对赛力斯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资源不再集中,华为的研发和渠道要分给好几家,问界很难再被优先照顾;第二,产品越来越像,智界、享界也用鸿蒙系统、智能驾驶,在30-40万价格区间和问界直接竞争;第三,赛力斯说话分量变轻了,后来加入的伙伴可能拿到更优惠的条件,而赛力斯为了维持合作,已经花了不少钱——比如去年花25亿回购问界商标,又掏115亿参股华为旗下的引望智能,导致负债率升到76%以上,总负债高达928亿。
高投入能换来增长吗?
面对压力,赛力斯在技术、资本和市场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研发上,前三季度花了50多亿,主要用在魔方平台、增程系统这些核心技术上,研发人员占到36%,想靠技术稳住高端地位;资本动作上上,正推进H股上市,10月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打算募资补血,目前已有基石投资者认购8亿多美元;市场上,继续铺渠道、搞营销,那160亿销售费用很多是用在开全球网点和推广新车。
但这些动作背后,问题依然存在,技术上,研发投入规模比理想这样的同行差一截,2022到2024年累计少花了近100亿,而且很多核心技术和华为重叠,自己有“空心化”的风险;财务上,H股如果折价发行,可能影响A股股价,而且第四季度要赚到46亿才能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不小;市场上,特斯拉Model Y降价到25万区间,直接挤压问界M7的生存空间,内外竞争一起压过来。
前路是继续依赖还是独立自主?
“华为光环”并没有完全消失——问界M9、M8卖得好,说明技术赋能依然有用,接近30%的毛利率也证明高端路线走得通。但问题在于,当华为的光环从“独家”变成“共享”,赛力斯还没真正学会独立行走。
从行业来看,新能源车“烧钱抢市场”的阶段总会过去。如果规模上来之后,还控制不住费用,盈利就很难持续。资本市场已经有点担心,三季报发布当天,主力资金净流出2亿多,大单也在撤。
对赛力斯来说,今年第四季度非常关键,改款车能不能冲量、H股上市定价如何、毛利率能不能稳住29%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全年目标能不能完成,也关系到它在华为生态里还能有多少话语权。这场“依赖还是自主”的博弈,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到来。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