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断供掀全球车企危机,中荷芯片博弈始末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21:20:53 阅读量:0

一颗车规级芯片,竟让全球汽车产业踩下急刹车?

一颗车规级芯片,竟让全球汽车产业踩下急刹车?10月26日,荷兰安世宣布停止向中国区供应晶圆,这场断供风波迅速从中荷延伸至全球产业链。

从德国车企联名预警停工,到日本本田北美工厂减产11万辆,全球汽车业的阵痛,源头指向9月30日荷兰政府的一纸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甚至罢免CEO张学政。

安世断供掀全球车企危机,中荷芯片博弈始末-1

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表态:“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

一、控制权争夺战:荷兰为何强夺安世?

安世半导体绝非普通企业,作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场的核心玩家,其车规级芯片直接供应全球主流车企。鲜为人知的是,这家荷兰总部企业,原本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安世断供掀全球车企危机,中荷芯片博弈始末-2

这场争端的幕后推手,是美国9月29日发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由于闻泰持股超50%,安世被列入管制清单。荷兰政府随即跟进干预,强行接管资产、剥夺中方股权,这一行为被中方直指“严重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二、断供冲击:汽车“心脏芯片”为何无可替代?

安世生产的MOSFET和SiC器件,是汽车电池管理、电机驱动的核心,堪称汽车的“心脏瓣膜”,直接决定续航与充电效率。断供后,全球车企的困境立竿见影:

欧洲16家车企联名警告“停工在即”,行业协会直言生产恐中断;本田加拿大工厂减产50%,下调全年收益,北美市场少造11万辆车。

“不是不想换供应商,是换不了。”某车企研发负责人道出关键:车规级芯片认证周期长达6-12个月,需反复调试验证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安世芯片能效比高、价格低,性价比优势短期内无人能及,断供后其产品价飙至原价2-3倍。

三、中方破局:豁免政策让供应链“转危为安”

面对危机,中方于11月1日果断推出出口豁免政策,明确表示将推动安世中国恢复供货。这一举措迅速见效:

德国供应商Aumovio成为首家获豁免企业,确认供应恢复;大众中国透露已收到首批芯片;本田也公告从中国采购的芯片重启交付,正推动工厂复工。

中方多次强调,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球芯片供应链稳定,呼吁荷方纠正错误做法。

四、全球博弈:封锁倒逼中国芯片自主加速

安世之争,实则是全球半导体博弈的缩影。美国《华尔街日报》直言,事件凸显中美紧张对科技业的冲击。在AI芯片领域,英伟达因美管制失去中国95%高端市场,CEO黄仁勋直言封锁是“错误”。

压力之下,中国自主替代提速:功率器件领域比亚迪、士兰微已站稳脚跟;华为昇腾910C芯片跻身高端AI算力领域。大基金三期聚焦设备材料,安世事件更推动国内交易转向人民币结算。

五、未来走向:合作还是持续对抗?

短期供应虽缓解,但安世所有权争议未解决,中荷、中欧关系仍存变数。德国政府已表态欢迎局势缓和,总理默茨乐观预期芯片交付将很快恢复,经济部则呼吁加快发放豁免。

中方明确立场:希望荷方从大局出发,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与中方相向而行。值得警惕的是,Aumovio等供应商已在申请豁免的同时,准备临时解雇工人应对潜在停摆。

“安世不像英伟达风光,却是汽车基础元件的绝对主角。”业内人士的话点出关键——全球产业链高度依存下,任何环节断裂都可能引发系统停摆。这场芯片博弈,早已超越企业之争,考验着各国的合作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