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出售总部换现金流,日产开启 “以租代持” 模式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同步披露两项关键信息:其一,将以 970 亿日元(约合 45 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全球总公司大楼,交易完成后将通过租赁形式继续使用该建筑;其二,2025 财年上半年(4 月至 9 月)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达 2219.21 亿日元(约合 103 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 192.23 亿日元,业绩由盈转亏且亏损规模显著扩大。
日产汽车明确表示,此次总部大楼出售是公司经营重建计划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家拥有近 90 年历史的跨国车企,将核心资产 “出售回租” 的操作,被业内视为其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优化资产结构的紧急举措。该总部大楼位于横滨市核心区域,建成多年来一直是日产的象征,此次交易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当前经营困境的严峻性。
数据解读:半年巨亏超千亿,业绩滑坡幅度罕见从财务数据来看,日产此次半年报呈现出三大警示信号:一是亏损规模创近年同期新高,2219.21 亿日元的净亏损相当于去年同期盈利的 11 倍以上;二是核心业务承压明显,日本本土及美国市场销售持续低迷,直接拖累营收表现;三是现金流紧张问题凸显,出售总部大楼这一 “非经常性损益” 操作,本质上是通过盘活固定资产补充运营资金,侧面印证了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不足。

当地消息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时期推出的高关税政策,至今仍对日产在美国市场的布局产生影响。作为最早进入美国市场的日系车企之一,日产在美国的产能布局和销售网络曾是核心优势,但高关税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同时面临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的冲击,传统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此外,日本本土市场老龄化加剧、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也让日产的本土销售增长乏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日产的步伐明显落后于丰田、本田等日系同行,更不及中国、欧美新能源车企。尽管日产早年间凭借 Leaf(聆风)电动车在纯电领域积累了一定技术储备,但后续产品迭代缓慢,未能形成规模化优势。反观竞争对手,丰田加速混动与纯电双线布局,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则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领域持续突破,进一步挤压了日产的市场空间。
经营策略调整:“断臂求生” 能否换来转型时间?出售总部大楼并非日产首次通过资产处置缓解压力,近年来其已先后剥离部分非核心业务、缩减海外产能。这种 “收缩战线” 的策略,短期内可缓解现金流压力,但长期来看,若无法在新能源产品研发、市场渠道重构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仅靠 “卖资产”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日产而言,此次出售总部大楼获得的资金,能否高效投入到电动化平台研发、智能驾驶技术迭代等关键领域,将成为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结语日产此次出售全球总部大楼并披露巨亏财报,是其当前经营困境的集中体现。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日产既面临外部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也存在内部转型滞后的深层问题。

“出售回租” 的操作虽能解燃眉之急,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未来,日产需要加快战略调整步伐,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渠道优化,才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否则或将进一步被市场边缘化。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