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不少车企开发布会,越来越像在搞“科幻作品鉴赏大会”。台上讲的不是眼下就能开到街上的车,而是明年、后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战舰”。这不,最近小鹏汽车的“AI DAY”,又给我们整了个大活:人形机器人、量产飞行汽车、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直接把公司定位从“AI汽车”升级成了更高大上的“具身智能”。
好家伙,车还没卖利索,这就开始卖“钢铁侠”的梦想了。这感觉就像,一个厨子,他的招牌菜“佛跳墙”还欠着火候,他却天天跟你描绘未来满汉全席的蓝图,让你先为这张“未来餐券”买单。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小鹏这波操作,本质上是一种“预期管理”和“估值游戏”。当在现有的、刺刀见红的“汽车战场”上难以确立绝对优势时,最好的策略是什么?答案是:开辟一个新战场,一个别人还没玩明白、想象力无限的赛道。
一、 地面战打不赢,就去卷天空?

看看现在的电车市场,内卷程度堪比“世界大战”。价格战、配置战、智驾战……各家都杀红了眼。小鹏的主力车型如G9、G6等,虽然销量不俗,但远未到“一锤定音”的王者地位。真正走量的MONA M03,还是靠接手滴滴的遗产和极致性价比。
在主业增长遭遇瓶颈,故事不那么好讲的时候,资本市场需要新的“兴奋剂”。于是,“具身智能”、“飞行汽车”这些听起来就“星辰大海”的概念被搬了出来。这招妙啊,一旦成功,公司的估值逻辑就能从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华丽转身为一家“前沿科技平台公司”。毕竟,科技的市盈率,可比制造业香多了。
二、 “期货模式”是一剂麻醉药,但药效会过去

小鹏可以说是“汽车期货”的资深玩家了。从当年的P5开始,就习惯让用户“为未来买单”——你提车时,宣传中最亮眼的功能可能还是个“饼”,需要后续OTA(远程升级)。可等到功能真的上线,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可能已经遍地开花了。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将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部分转嫁给了早期用户。用户花钱买到的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一张“共同成长”的船票。一次两次,用户愿意为梦想充值;但次数多了,尤其是当老车主发现自己手里的车迅速沦为“旧平台”时,品牌信誉就会受损。这就像“渣男换女友”,每一个技术路线都说是“真爱”,但最终都难逃被“迭代”的命运,受伤的总是老用户。
三、 产品,才是唯一硬通货
归根结底,商业世界最底层的逻辑,永远是产品力。发布会PPT做得再炫,机器人走得再稳,如果当下卖给用户的车,其承诺的智能体验打折扣,过去画的“饼”迟迟无法“交割”,那么再宏大的叙事也会变成空中楼阁。
看看隔壁小米SU7,发布前争议无数,但产品一出来,扎实的配置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瞬间让很多质疑者闭嘴。这就是产品硬实力带来的说服力,它比任何未来故事都更能直接转化为订单。
所以,给小鹏们提个醒: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脚踏实地。有本事,明天就让机器人给你送个外卖,或者开飞行汽车直播一次早高峰通勤。如果做不到,那就请先踏踏实实把“汽车公司”的本分做好,把对现有用户的每一个承诺兑现。
毕竟,消费者的钱包和耐心,从来不为“期货”无限期地等待。梦做得再大,第二天早上,大家还是要开着今天买的车,堵在实实在在的上班路上。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