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发布的时候,网上到处是“买爆”“冲啊”这样的留言,雷军的微博下面有几千条评论都在说“等提车”“已下定”,结果才过了两个多月,情况就全变了,有人宁愿放弃定金也要退单,退订率一下子冲到18%,很多人表示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心里不踏实,毕竟没人愿意开一辆可能出问题的车。
转折点出现在十月底,福建有辆YU7汽车开进海里,辅助驾驶功能还在运行,没过几天成都展会的展示车辆突然冒烟起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指出这款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存在缺陷,需要召回十一万多台,这让原本支持的人转而开始维权,北京一位李女士提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保险杠是否结实,杭州小米之家的销售人员也说,现在客户提车时先检查车漆和门板,担心车辆出现问题。
车子质量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赶工太厉害,正常新车从设计到生产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小米只用两年就完成,零部件测试时间被缩短一半,传感器还混用了三个品牌,结果有的车好用,有的车会突然出故障,武汉和杭州都有车主反映方向盘有响声、座椅里发现铁屑、系统升级后续航能力下降,工厂方面情况更糟,武汉第三工厂为了和东风汽车争产能,零件堆在仓库都生锈了,生产线经常闲着没法开工,北京的生产线一年最多造十五万辆车,可订单量达到二十四万,交车时间从三个月延长到将近一年,这样越着急越容易乱,越乱就越做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小米把做手机的方法用来造汽车,结果发现行不通,手机出问题可以重启就好,汽车要是出故障,可能会危及人的安全,用户还发现,宣传里说的碳纤维前舱盖,实际强度还不如普通钢材,他们号称实现人车家全生态,却连蓝牙连接都做不稳定,面对大家的质疑,工程师写了长篇大论解释技术原理,但始终回避辅助驾驶存在的缺陷,这其实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沟通出了差错,特斯拉能迅速协调56家供应商一起解决问题,比亚迪自己生产核心零部件,华为则懂得精准选择外包合作,小米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准备好,只能自己硬撑。

最让人心寒的是,当初米粉因为信任才下单,他们不是冲着价格来的,是冲着小米出品这四个字,结果发现安全被排在了发布会和成本后面,武汉交付中心有辆车贴着北京小米四个大字,在太阳底下特别显眼,大家不需要多炫酷,只想要可靠,四百亿亏损可以靠卖手机补回来,但信任碎了,再大的发布会也喊不回来,用户现在不是在挑毛病,是在找安全感。
有人问小米公司能不能重新崛起,这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做出改变,汽车和手机不一样,不能光靠升级系统来解决所有问题,用户也不是简单的流量数字,他们是把生命安全托付给你的人,雷军以前总说为发烧而生,现在让人焦虑的不是配置高低,而是产品稳定性,消费者不怕车价贵,就怕车子在路上出问题,当一个人花四十万买车时,他真正想要的是可靠的体验,不是一堆参数数据。

现在退订的人变多了,这不是因为他们后悔买了小米产品,而是他们发现这个品牌不值得信任,当初觉得小米理解年轻人的想法,结果年轻人最怕的不是价格高,而是安全问题,如果一个品牌连基本安全都做不到,再完善的生态链,再有创意的营销手段,都像建在空中的楼阁,用户不是随意收割的韭菜,而是一面镜子,照得出企业有没有守住底线。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