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E 看不懂规则?其实你只要掌握“分类+重量+轮胎”这三件事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18:57:01 阅读量:0

IAME 的“复杂”,在于组别名词多;但把核心拆开,普通观众也能迅速看懂:按年龄与水平分组、按最小整备重量分配、用统一轮胎/化油器/引擎。以中国系列赛近两季标准为例:Cadet(9–12 岁,IAME Water Swift 60)、Junior(12–14 岁,IAME X30 125)、Senior(14+,IAME X30 125)、Master(资深/大师,X30 125),每一组都有规定总重量与统一 Komet 轮胎(干地/雨地配方)。这几条“硬杠杠”把“谁更会调教与驾驶”凸显出来,而不是“谁花的钱更多”。

怎么把规则转成“看点”?先看 排位:X30 与 Water Swift 的“热胎节奏”不同,Cadet 车手需要更细腻的“连续转向”来维持胎温,X30 车手则要在两圈内把胎叫醒,否则整段时间就被浪费。再看 正赛发车与第一圈:IAME 的同平台意味着“马力无显著差”,位置收益更仰赖发车程序(转速/离合)、第一圈冷胎的握感以及弯心节奏。最后看 蓝旗与慢车处理:卡丁赛圈分短,慢车出现的频率更高,领先车如何在不中断节奏的情况下处理慢车,是“冠军气质”的标志。

广州站的本地变量要记住两点:其一,从化赛道的 15 个弯把组合节拍做得很密,轮胎进入工作窗后一连串的“S+折返”会持续“吃胎”,所以胎压起点的选择会比常温更敏感;其二,湿热/早晚潮气会让雨胎切干胎(或反之)的窗口更难抓,“赌”天气的人要有 Plan B。这里 MYLAPS 多段计时很关键——车队能更快判断“哪一段在掉速”,观众也能通过实时屏跟着看“哪位车手把节拍拎顺了”。

我的建议:第一次看 IAME,不用死记规则 PDF。就盯三件事:每组合规的重量/轮胎、排位热胎的两圈节奏、正赛第一圈/安全车后两圈。IAME 的魅力就在“快慢差距被压到秒内”,你比的就是执行力与稳定性。

IAME 看不懂规则?其实你只要掌握“分类+重量+轮胎”这三件事-1

IAME 看不懂规则?其实你只要掌握“分类+重量+轮胎”这三件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