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最近做了一件事,他们把横滨的总部大楼卖掉了,换到了970亿日元,买家是台资的敏实集团牵头成立的一家壳公司,卖掉以后他们又把大楼租回来继续用,这样做不是为了投资新项目,而是为了弥补资金缺口,2025财年上半年,日产亏损了2219亿日元,这是五年来第一次出现半年报亏损的情况,他们的全球销量也下降到了148万辆,中国、日本、美国这几个主要市场的销售都在下滑,尤其是中国市场,销量直接减少了接近两成。
亏损这事不是突然发生的,关税问题早就埋下了隐患,特朗普政府真的对日本汽车加征了关税,日产公司在美国多交了将近1500亿日元的税款,利润就这样被抽空了,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掉两万名员工,这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还把工厂从十七家减少到十家,年产能也从三百五十万辆降到二百五十万辆,目标是五年内节省五千亿日元,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坚决,但具体能不能落实,还得看后面的实际情况。
他们的日子这么难,原因要往前看,2010年日产凭借Leaf电动车风光过一阵,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推出纯电车型的品牌,后来却没能跟上节奏,800V平台、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这些新技术基本没有涉及,比亚迪和特斯拉跑得太快,日产还在原地踏步,北美市场坚持燃油车和电动车两条路线并行,结果混动领域的风口被丰田和本田抢走,中国市场情况更糟,2021年奇骏换成三缸发动机后口碑直线下滑,销量从17万多掉到7万多,等到2023年换回四缸发动机时,市场已经被新兴品牌占据完了。
供应链的问题确实存在,日产汽车没法像中国车企那样快速调整供应商、实现模块化生产,这导致成本下不来、周期拖得长,工厂利用率也低,美国工厂只有57%,中国45%,日本56%,都远低于行业80%的盈利线,印度和阿根廷的项目被取消后,销量还是持续下滑,2017年全球卖了577万辆,到2024年只剩330万辆,连续六年下跌,2025年上半年连全球前十都进不了。

新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在今年三月上任后,推出了一个名为“Re:Nissan”的计划,公司原本打算和本田合并,但最后没有谈成,不过双方仍然有可能继续合作,现在日产公司将重点转向中国市场,计划在2026年前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发展电动车业务,并与东风汽车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合同期限为28年,同时日产开始研究中国供应商如何做到快速、精准、高效,希望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球体系中去。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卖掉总部大楼赚到的739亿日元被算作特别收益,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可能只是会计上的处理方式,用来掩盖核心业务还在持续亏损的状况,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投入一百亿元资金,用三年时间能否追上技术差距还很难说,也可能只是用钱来维持运营,裁员两万人后研发团队肯定会受到影响,人才断层的问题迟早会出现,没有人能保证当前能够支撑下去,就代表明年情况不会变得更差。
日产汽车过去也经历过不少困难,但这次的情况确实不同,以前还能靠着品牌的惯性勉强维持,现在连总部大楼都卖掉了,说明真的没有退路了,他们曾经是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路者,如今却要向其他企业学习如何生存下去,这件事既讽刺又真实,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早就不是老牌企业能够掌控的了。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