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05:32:57 阅读量:0

现在一说电动车,大家第一反应不是马力多猛、配置多高,而是——电池能撑多远?这年头,开电动车就跟赌命似的,心里没点“电量安全线”,都不敢跑远。可偏偏这时候,有种叫“固态电池”的黑科技,被各路厂商吹成“救世主”。中日韩三大巨头,一个比一个猛,可十年过去了,量产呢?一辆都没落地!这技术,到底是真“天选之子”,还是PPT里养大的“幻影坦克”?咱今儿就掰扯掰扯。

技术吹得响,落地却没响,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儿?

您听说过“火烧眉毛”?开新能源车那真不是比喻,是真可能烧眉毛——那电池热起来,烧得比火锅还热烈。

说白了,现在主流电池,用的是液态电解液,优点是快,缺点是炸。锂离子在里面游得欢,一旦浴缸破了,直接满屋子蹿火星子,这不是电池,这是雷管。可这固态电池呢,人家一改液态那套玩法,整个把电解液换成固态——就像“洗澡水”换成果冻,您说它能炸吗?

这果冻不光安全,能量密度还高。现在顶配三元锂电池也就三百来Wh/kg,固态电池轻松干到500Wh/kg以上。啥概念?原来跑500公里,现在直接翻倍,轻轻松松破千。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1

再说充电。以前是“充电一小时,排队三小时”。人家固态电池直接“十分钟起步走”,谁还怕堵车?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2

那技术听着这么香,各国厂商当然红了眼。宁德时代、比亚迪一看:咱也不能落后,立项!丰田、松下:我们日本人,技术精致,硫化物路线走起!三星、LG:韩国不服输,我们也来参一脚。

可这热闹的背后,冷静一下:量产了吗?上车了吗?见影了吗?一个字:没。十年了,研发的热情没断,但市场的“瓜”越吃越凉。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3

这就怪了,技术这么好,企业这么拼,钱砸得这么狠,为什么就是做不出来?要说这固态电池,是“屠龙术”,也是“高台跳水”,不下苦功夫,还真跳不出个响儿来。

看着香,上手难,三座大山拦住了中日韩

您说这固态电池好是好,可为啥到现在也没批量落地?说白了,从实验室到马路口,中间横着三座山,个个比珠峰还难爬。

第一座山:材料之战。电解质选啥?这可不是随便挑糖豆,是决定生死的大事。日本队押注“硫化物”,优势是快,离子导电率最高,最像液态电池,但脾气也最怪——怕水、怕氧,一不小心就吐出硫化氢,那可是剧毒。中国队偏爱“氧化物”,性能中规中矩,胜在稳定,能耐空气。虽然硬度高点难贴合,但可以先走个半固态路线,边打边学。欧美队搞“聚合物”,操作简单、安全,但性能太拉胯——要60℃才工作,不开空调都不带动。材料方向谁都不服谁,技术路线成了三国杀,拖慢了整体进度。

第二座山:制造工艺。液态电池做法像灌汤包,注进去就完事。固态电池呢?得像做千层酥,一层贴一层,固-固界面必须贴合到位。这可难了,两块固体中间总得留缝吧?锂离子一跑就撞墙,电阻高得吓人。怎么办?高压压!高温烧!问题是,设备得换,工艺得练,全套流程推倒重来。这不是换电池,是换整套厨房。

第三座山:成本如山。就拿日本最看好的硫化锂(Li₂S)来说,一公斤得花1500到2000美元,而现在的液态电解液,不到10美元!差了一百多倍,这还没算上全新生产线的投资、良品率的低下、环境洁净度的极限要求。算下来,全固态电池成本是现有电池的四倍起步,电池比整车贵,你说这车还卖给谁?

所以技术卡、工艺难、成本炸,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大家的PPT画得再溜,量产这事儿,谁先翻过这三座山,谁才配说话。

三国演“电”,谁是真玩家谁是吹号手?

三座大山立在面前,中日韩谁也没绕过,但应对方式可大不一样。

日本这边,走的是“武林秘籍”派。头牌是丰田,拿着1331项专利,一副“王者归来”的派头。压宝“硫化物”路线,目标是做出最像液态电池的全固态方案,性能最强。可问题也最大:毒气多、成本高、环境要求变态。但日本人的算盘精着——只要成功,就能“弯道超车”,一口气把全球电池格局洗了。所以丰田把量产时间定在2027到2028年,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大赌。

韩国这头,摇摆不定。三星SDI、LG能源一边研究“聚合物”,一边又尝试“硫化物”。两头下注、三心二意,至今没有明确打法。更别提量产时间表,连风都没刮起来。

再看中国,咱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老战法。不跟你拼最顶级的,先搞落地。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蔚来等一众企业,主攻“氧化物+半固态”。这思路非常务实:用氧化物电解质,保留少量液体,既安全又能量密度高,还能用现有产线改造。

2023年,蔚来发布150度电池包,续航破千,就是卫蓝提供的半固态电池。不止他们,广汽、上汽、长安也都盯上这条路径,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

中国这路子看着不惊艳,但跑得快、跑得稳、跑得实。不靠一锤定音,靠的是渐进式突破。等大家都在吹全固态的PPT,中国的半固态已经上车发车,用户下单,数据说话。这仗没完,但现在的局势,谁实干、谁画饼,观众其实心里早有数。

参考资料:

固态电池离商业化还有多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20

量产中狂奔的全固态电池,何时直面“成本项”?.证券之星.2025-02-27

全固态电池进入量产冲刺阶段,中日技术竞赛拉开帷幕.观察者网.2025-10-28

中日韩搏命固态电池.钛媒体.2025-03-14

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最新动态追踪.投资界.2025-09-08

资本沸腾!全固态电池技术竞争升温,中日韩谁将领跑下一代电池技术革命?.每日经济新闻.2024-06-05

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近5年增速全球第一,中日韩激战正酣.澎湃新闻.2023-12-27

中日韩欧的固态电池路线之争.和讯网.2023-08-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