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燃油车销量榜:吉利博越L登顶,合资王朝迎最猛冲击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01:36:05 阅读量:0

一、榜单全景:自主破局,大众撑场

2025 年 10 月燃油车市场终榜数据显示,格局已发生历史性扭转。吉利博越 L 以 2.68 万辆的月度销量登顶,成为首个斩获燃油车月销冠军的自主品牌 SUV,终结了日产轩逸长达五年的 “销冠垄断”。紧随其后的轩逸以 2.65 万辆屈居第二,一汽大众速腾则以 2.51 万辆位列第三,前三甲销量差距均在 2000 辆以内,竞争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榜单前十呈现 “自主突围、大众稳守” 的特征:

10月燃油车销量榜:吉利博越L登顶,合资王朝迎最猛冲击-1

吉利博越 L(2.68 万辆)日产轩逸(2.65 万辆)一汽大众速腾(2.51 万辆)上汽大众朗逸(2.43 万辆)上汽大众途观 L(2.17 万辆)吉利星越 L(1.98 万辆)上汽大众帕萨特(1.86 万辆)长安 CS75PLUS(1.72 万辆)一汽大众迈腾(1.69 万辆)奇瑞艾瑞泽 8(1.61 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品牌有 5 款车型入围前十,途观 L、帕萨特等车型均保持月销 1.8 万辆以上的成绩,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矩阵韧性。自主品牌则实现 “量质齐升”,吉利两款车型跻身前十,长安、奇瑞各有一款车型入围,红旗 H5 以 1.43 万辆位列第 12 名,进一步压缩合资品牌生存空间。

二、现象解析:三重力量改写市场规则

1. 自主逆袭:性价比与智能化双轮驱动

10月燃油车销量榜:吉利博越L登顶,合资王朝迎最猛冲击-2

吉利博越 L 的登顶并非偶然。这款起售价仅 7.89 万元的 SUV,不仅在价格上较同级别合资车型低 30%,更搭载了 12.3 英寸双联屏、L2 + 级辅助驾驶等智能配置,打破了 “燃油车 = 智能落后” 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其购买群体中 35 岁以下用户占比达 62%,印证了自主品牌对年轻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

类似的,长安 CS75PLUS 通过蓝鲸动力技术升级,将百公里油耗降至 6.5L,奇瑞艾瑞泽 8 则以 2790mm 轴距打造 B 级车空间体验,均以 “技术平权” 策略赢得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10 月自主品牌燃油车市占率已升至 42%,较去年同期提升 11 个百分点。

10月燃油车销量榜:吉利博越L登顶,合资王朝迎最猛冲击-3

2. 合资分化:大众坚挺,日系承压

在合资阵营中,大众品牌展现出极强的抗风险能力。速腾、朗逸等主力车型通过终端优惠(最高达 3.5 万元)与改款升级(如速腾新增 1.5T EVO 发动机)稳定销量,帕萨特更是以 1.86 万辆的成绩反超凯美瑞,重夺 B 级燃油车销冠。这种优势源于大众对中国市场的深度适配 —— 其 MQB 平台可快速迭代车型,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日系品牌则集体遇冷。曾经的 “家轿之王” 丰田卡罗拉月销仅 8700 辆,排名跌至第 32 位,本田思域更是不足 7000 辆,跌出前 50 名。核心原因在于产品迭代迟缓:卡罗拉仍沿用 2023 款设计,思域的 1.5T 发动机未能满足国七排放标准预演下的消费预期,而 CR-V、RAV4 荣放等 SUV 在自主品牌的价格冲击下,性价比优势尽失。

3. 豪华市场:奥迪领跑,电动化分流

豪华燃油车市场呈现 “头部收缩” 态势。奥迪 A6L 以 1.32 万辆位列第 21 名,成为唯一进入前 30 的豪华燃油车型,但其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 18%。宝马 3 系、奔驰 C 级月销均不足万辆,且购车群体中 “增换购” 占比达 78%,首次购车用户基本转向新能源车型。

业内人士指出,豪华品牌燃油车的下滑与电动化进程直接相关。当宝马 i3、奔驰 EQE 等电动车型价格下探至 30 万元区间,燃油版车型的 “品牌溢价” 难以覆盖补能便利性的劣势,部分经销商已将燃油车库存系数压缩至 1.2 以下(警戒线为 1.5)。

三、深层逻辑:政策与需求的共振效应

10 月燃油车市场的变局,本质是政策托底与消费理性的双重作用。中央 3000 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带动效应显著,1-10 月报废老旧燃油车补贴申请量突破 1000 万份,其中 60% 流向自主品牌车型。地方政策进一步加码,如山东对置换博越 L 的用户额外补贴 8000 元,直接拉动其区域销量增长 40%。

消费端的理性回归更值得关注。乘联会调研显示,38% 的消费者因 “续航焦虑” 放弃新能源,而燃油车 “3 分钟补能、三年保值率 55%” 的优势精准匹配县域市场需求。在 10 月燃油车购买群体中,县域市场占比达 58%,较新能源车型高出 23 个百分点,这也是博越 L、长安 CS75PLUS 等主打实用型车型崛起的关键。

四、未来预判:燃油车的 “生存窗口期”

尽管 10 月燃油车实现同比 11% 的增长,但市场共识已明确:这并非趋势逆转,而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60% 前的 “最后喘息”。乘联会预测,2026 年国七排放标准草案将正式落地,届时燃油车研发成本将增加 20%,部分中小品牌或彻底退出市场。

对消费者而言,当前正是入手燃油车的窗口期:终端优惠力度处于近三年峰值,部分合资车型折扣率达 18%;而自主品牌的技术升级仍在加速,吉利、奇瑞等企业已宣布 2026 年推出混动 + 燃油双动力平台,燃油车的 “生命周期价值” 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