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车降价清库仍遇冷?四大痛点不解决,消费者真要等国十
国六B车型最高直降8万,361万辆库存车堆积成山,4S店促销横幅挂满展厅,可消费者依旧持币观望,甚至调侃“不如等国十”。一边是车企急着清库的降价潮,一边是消费者的集体犹豫,这场供需博弈的核心,藏着四个绕不开的痛点。
排放标准迭代太快,让购车变成“高危投资”。国五到国六仅隔3年,如今国七已明确2025年完成制定、2030年前后实施,短短几年间标准三连跳。更关键的是,国六车贬值速度肉眼可见,2021年上牌的国六B车型一年残值就掉15%,是正常年份的3倍,谁也不想刚买车就面临“过时即贬值”的尴尬。
养车成本的攀升,让车主直呼“开不起”。国六车得喝低硫燃油、用CJ-4级以上低灰分机油,还要搭配高品质尿素,日常开销比国五车高出一截;购车门槛也没降低,国六整车成本比国五贵1.5-2万元,再叠加油价、保险和保养费上涨,买车容易养车难成了普遍顾虑。

复杂的排放系统,还拉低了用车体验。为达标国六B,车辆系统一再升级,却导致动力弱化,故障码数量比国五车多三倍。更让人头疼的是,排放系统故障会直接触发限扭限速,动力可能骤降25%,极端情况下车速被限制在20公里/小时内,日常通勤秒变“蜗牛爬行”。
新能源车的强势挤压,让国六燃油车成了“过渡选项”。如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472万辆,混动车型增速高达80.7%,不仅保养成本低、智能配置全,还能享受不限行、免购置税等政策红利。反观国六燃油车,一边要应对排放升级压力,一边要扛住新能源的冲击,自然难以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国六车的库存困境,本质是政策迭代、成本上涨与市场竞争的集中爆发。消费者的观望不是挑剔,而是对“买得值、用得省心”的基本诉求。当降价成为唯一促销手段,却解决不了核心痛点时,再大的优惠也难撬动市场。未来,是车企加快技术优化降低成本,还是政策给予更稳定的过渡预期?这场关于汽车市场的博弈,最终还得用“用户满意”来作答。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