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日产汽车当前经营困境和自救措施的文章摘要。
核心事件: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汽车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采取了包括出售总部、大规模裁员等一系列“断臂求生”的措施。

关键数据与事实:
1. 巨额亏损:2025上半财年净亏损高达2219亿日元(约103亿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
2. 出售总部:以970亿日元(约45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其位于横滨的总部大楼,出售后将以租赁方式继续使用,此举可获得739亿日元的特别利润。
3. 大规模裁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
4. 缩减产能:计划将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年产能降至250万辆,并目标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
5. 销量暴跌: 全球销量连续六年下滑,2024年仅330万辆,较2017年暴跌超40%,已跌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
危机原因分析:
外部因素: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汽车关税政策造成约1497亿日元的利润损失。
内部决策失误:
电动化转型迟缓: 尽管是电动车先行者(曾推出聆风),但未能在电动化浪潮中持续加大投入。
市场判断错误: 在北美市场错失混动车型风口,被丰田、本田抢占份额。
中国市场失误:奇骏车型“三缸化”决策失败,导致销量腰斩,未能有效应对比亚迪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
自救措施与未来展望:
换帅改革: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Iván Espinosa)推出“Re:Nissan”自救计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寻求合作: 虽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但仍在多个项目上探讨合作。
押注中国:计划在2026年底前向中国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专注于电车研发,并与东风汽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学习中国供应链的高效模式。
总结:
日产汽车正经历其发展史上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通过出售资产、削减成本和战略重组,公司正努力求生存。其未来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些激进的自救措施能否奏效,以及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能否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