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回日系车真是遇上大麻烦了!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本田、马自达,如今竟在关税的泥潭里挣扎求生。本田利润骤降超40%,马自达更是惨遭971亿日元的营业亏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场席卷日本汽车业的暴风雨。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隐情?日系车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场“渡劫”背后的真相!
一、业绩雪崩:关税利刃砍向日系双雄

1. 本田:利润腰斩,摩托业务成“救命稻草”
根据最新中期财报,本田今年4月至9月的营业利润仅为4381亿日元,同比暴跌41%!更扎心的是,其汽车业务——曾经的盈利支柱——在关税冲击下直接“哑火”。若不是摩托车业务创下历史新高勉强支撑,数据恐怕更难看。面对困境,本田甚至将全年利润预期从4200亿日元大幅下调至3000亿日元,降幅高达28.6%。副社长贝原典也无奈承认:“关税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
2. 马自达:从盈利到巨亏,关税窟窿难填

马自达的处境更惨烈!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盈利498亿日元,直接掉头转为亏损421亿日元(约合20.41亿元人民币)。更惊人的是,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其全年营业亏损可能高达971亿日元!为什么这么惨?原来,美国市场占马自达全球销量的三成,且约八成车型依赖对美出口。关税大刀一挥,利润瞬间被削平。
二、祸起萧墙:关税、汇率、供应链三重暴击

1. 美国关税: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成了日系车的致命伤。以丰田为例,单季度就被削去4500亿日元利润,远超汇率损失的两倍。尽管近日美日协议将关税从高点降至15%,但这仍远高于原先2.5%的基础税率。本田透露,关税导致其当季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马自达更是直言,亏损主因就是“美国关税政策”。
2. 日元升值:出口企业的“隐形杀手”
日元汇率从156骤降至147区间,对依赖出口的日本车企雪上加霜。丰田测算称,日元每升值1日元,全年利润就减少500亿日元。本田、日产同样被汇率拖累,利润遭双重挤压。
3. 供应链危机:中资半导体断供再补一刀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资制造商Nexperia突然暂停出货,让本田的供应链再受冲击[1]。全球芯片短缺未解,关键零部件断供让车企产能进一步受限。
三、绝地求生:本地化生产与电动化转型
1. 加速“本地化”应对关税
为减少关税冲击,日系车纷纷转向本地化生产。本田计划在北美扩建工厂,马自达则与丰田合作在美设厂。但短期来看,产能和供应链调整难以迅速见效,马自达坦言“增产困难”。
2. 押注电动车能否扭转颓势?
在中国市场,日系车正被新能源品牌挤压。本田6月在华销量下降15.2%,电动化转型刻不容缓。丰田已加速推出纯电车型,本田也誓言要“构建抗风险供应链”。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的强势竞争,日系车能否靠电动车翻盘,仍是未知数。
GR YARIS最低售价:39.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2207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寒冬已至,春天还远吗?
眼下,日系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关税高悬、汇率波动、供应链脆弱……每一条都足以让车企伤筋动骨。但危机中往往藏着转机——本地化生产能降低风险,电动化转型或开启新增长点。只不过,这场“渡劫”之路注定漫长。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日系车能熬过这个冬天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