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发现没?造车这门生意,已经不再是造车。一个高德,一个华为,正在用不同方式把车企变成自己生态的“部件”。
车还没造完,方向盘被高德拿走;系统还没更新,灵魂被鸿蒙装走。

高德开车、鸿蒙上车:车企的权力,要被两次“重写”?
一、高德的那一脚油门:把品牌的用户关系开走了高德进军Robotaxi,看起来是自动驾驶新故事,其实是“出行入口”的再分配。
谁控制入口,谁定义体验。以后用户出行不是“我买什么车”,而是“我用哪个App叫车”。
那一刻,品牌从用户脑中消失,车成了“无品牌交通工具”。Logo 在方向盘上,决策权在App里——这会不会才是高德的底层野心。
二、鸿蒙智选那套:不是造车,是“生态化收编”华为那句经典台词:“我们不造车,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听着谦虚,其实是把车变成鸿蒙生态的一环。
车不再是品牌主角,而是鸿蒙系统的“可移动屏幕”。语音、导航、音乐、支付、服务,全走鸿蒙生态。车企努力造的交互体验,最后都成了鸿蒙的“统一标准件”。
三、两种模式,一个结果:车企从主角变“供应商”一个收走了“出行权”,一个收走了“系统权”,车企剩下的,是制造权——而制造,是最不好赚钱的那一部分。
四、下一个被改写的,会是什么?现在车企的利润模型还停留在“卖车+售后”。但未来,利润会被分成三份:
平台拿“入口利润”(流量、调度、会员)系统拿“生态利润”(软件订阅、分成)车企拿“硬件利润”(造车毛利)而最后一项,正是被技术与竞争挤压最狠的。
造车越来越像做代工——只是这次不是代工给苹果,而是代工给“生态平台”。
谁在定义汽车业的未来?
鸿蒙收走了“灵魂”,高德开走了“方向”,你是更怕“鸿蒙接管你的车”,还是“高德替你开车”?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