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门把手争议:特斯拉Model S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事故致五人死亡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2 20:57:57 阅读量:0

援引路透社:

11月4日,特斯拉公司因一起2024年11月1日发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严重车祸被提起诉讼。在这起交通事故中,一辆特斯拉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轿车在麦迪逊市郊区的维罗纳镇某路段偏离车道并撞到树木,碰撞之后车辆起火。车内共有五名乘员,全部遇难!其中来自威斯康星州克兰登的Jeffrey Bauer和Michelle Bauer于次日身亡,Bauer夫妇的四个子女在上周五提交了诉讼书。

其认为这起车祸的根源在于特斯拉Model S的锂离子电池组导致电子门锁系统失灵,诉状指出车门存在设计缺陷,导致事故发生之后乘客无法开启车门逃生。并且基于此前的起火交通事故,特斯拉早已知晓该安全隐患,却仍然“有意识的背离已知晓且可行的安全做法。”后排乘客在事故后尤其脆弱,可是他们必须掀开地毯才能找到用于逃生的机械拉手,这一设计并不直观。

同时诉状披露一名附近的居民在拨打911时,称曾听到车内传出呼救声。

内门把手争议:特斯拉Model S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事故致五人死亡-1

汽车门把手的设计争议一直以来主要围绕外隐藏式门把手,但是笔者却始终认为内门把手的设计更值得关注。

在碰撞强度过大的前提下,即便是普通拉手式的全机械式门把手,其锁止机构也是有可能变形损坏的;所以在机动车事故救援中必要的工具一定有破拆用的系列工具,这是在车辆普遍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之前就有的共识。只不过隐藏式门把手确实更容易拖延施救时间,也确实可能出现锁止机构没有变形但施救人员不懂得如何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情况,所以这种门把手被禁用是合情合理的。

内门把手争议:特斯拉Model S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事故致五人死亡-2

可是如果车内乘员还是清醒的,门锁装置也没有损坏,这种情况下用内门把手离开车辆才是正确的选择。

内门把手争议:特斯拉Model S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事故致五人死亡-3

然而现在的某些新能源汽车的门把手的设计非常离谱。

有些内门把手需要掀开地毯才能找到,有些内门把手需要撬开一个塑料盖才能找到拉环,有些内门把手会把机械拉环或拉杆设计在水杯槽的某个角落里……在车内乘客刚刚经过一次猛烈碰撞的状态下,是否还能有清晰头脑去寻找这些隐藏的机械开关呢?锂离子电池如果因高强度碰撞而出现热失控,从起火到爆燃只需要几秒钟;而火势的蔓延也只是需要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已经发懵了的车内乘员99%是无法快速找到并使用车门机械开关的。

遗憾的是猛烈的碰撞很有可能造成按键式的、触摸式的、异形把手式的各类电子内门把手失效。

只图好看的设计理念简直是不可理喻,汽车首先是交通工具,首要保证的是司乘人员的安全。

现在的某些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方面往往只考虑创新而过度忽视安全,仅从汽车内外门把手来看,各类造型特异的车外门把手已经令人眼花缭乱;而车内门把手更是离谱,按键式、触摸式是比较常见的,其次还有圆球型甚至圆环形,就差弄一个手势识别型的方案了——都是噱头!

汽车门把手的作用是开启车门,并且要保证在极端场景中尚可简单快捷的打开车门。

能做到这一点的内门把手一定是最简单的拉手式,并且应当以机械结构为基础,所有的电子助力装置都只能作为辅助!不能本末倒置。

只是为何总是一些电动汽车(含混动车)在搞这些噱头呢?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不过原因实际不难分析。

究其原因是汽车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沉淀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能想到的创新基本都已经应用;也就是说主打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际没有太多可以创新突破的选择,于是初期只能主要依靠电动机动力总成的性能和平顺优势。可是所有的电动汽车都具备这个优势,当大家都具备这个特点的时候,性能也就不再是优势了。

于是只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结果陆续出现了低风阻系数的大灯、电子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各类设计特立独行的车门门把手和全触控座舱;以及争议最大的辅助驾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太想赢了,可是其除了能打造出加速足够快的汽车,其余还能做到什么呢?

做不到太多的话就踏踏实实的造车,电驱动技术本不新颖,百年前就小范围普及过一个阶段;现在需要做的无非是依托于三电技术的进步推动节能减排,不需要那些忽视用户安全的伪装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