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停车新规:路边收费3个“硬条件”,缺1个就能合法拒付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2 11:13:54 阅读量:0

2025停车新规来了,路边停车真能直接拒付?

最近,“2025年停车新规,公路边停车缴费可直接拒付”的消息在车主圈传得火热。车主老周就踩了个坑——在市中心路边停了22分钟,收费员要收10块钱,他想起网传的“拒付新规”当场拒绝缴费,结果和收费员争执不休,最后闹到派出所才搞清楚:不是所有路边停车都能拒付,关键看收费方是否合规。

其实,老周的困惑也是很多车主的疑问:2025年的停车新规,真的允许路边停车直接拒付吗?是不是不管什么情况都能白停不用交钱?

2025停车新规:路边收费3个“硬条件”,缺1个就能合法拒付-1

答案很明确:不是所有路边停车都能拒付,新规的核心是“收费合规才需付,违规收费可拒付” 。2025年各地实施的停车缴费新规,针对之前路边停车“野收费”、计时模糊、票据混乱等乱象,明确了收费方的义务和车主的权利边界。只要遇到4类违规场景,车主拒付既不用花冤枉钱,也不会影响个人征信;但如果收费方完全合规,恶意逃费反而可能被追缴费用,甚至收到律师函、承担法律责任。

今天就用大白话把2025停车新规讲透:哪些情况能合法拒付?哪些情况必须缴费?遇到违规收费该怎么维权?不管是日常通勤还是出门办事,看完这篇,你都能明明白白停车,不花一分冤枉钱。

一、先搞懂:2025停车新规的核心——不是取消收费,而是规范收费

很多车主觉得“路边是公共资源,不该收费”,这个想法其实不完全准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划定停车位。路边停车收费的本质,是对公共资源占用的合理调控——如果不收费,有些车主可能会把路边车位当成“私人车库”长期占用,导致真正有临时停车需求的车主找不到车位。

而2025年停车新规的核心,并不是取消路边停车收费,而是彻底规范收费行为。比如西安2025年9月1日起执行的停车新规,就明确了“路内高于路外、长时高于短时”的差异化收费原则,既满足市民短时停车需求,又引导长时停车车主去路外停车场,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以前,有些收费方借着“公共资源”的名义乱收费:不公示收费标准、擅自提价、计时系统“偷时间”,不少车主花了冤枉钱却没地方说理。现在新规明确了“收费方必须先合规,车主才需要付费”的原则,只要收费方有一项不合规,车主就有权拒付。这既是保护车主的合法权益,也是倒逼收费方规范操作。

简单说,2025年的停车新规,就是给路边停车收费立了“规矩”:收费方要明明白白收费,车主也要清清楚楚付费,那些乱收费的“坑”,咱们再也不用踩了。

二、4种合法拒付场景:遇到这些情况,路边停车费可直接拒付

根据2025年各地实施的停车新规,以及《价格法》中“明码标价”的要求,只要遇到以下4种违规场景,车主都能合法拒付,而且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

1. 收费信息没公示或公示不全,可拒付

新规要求,所有路边停车收费点,必须在入口处、泊位旁边的显眼位置,设置统一样式的标价牌(大多是蓝底白字,部分城市是绿底白字),清晰标注5项关键信息——少一项都算违规,车主可直接拒付:

- 收费主体:谁在收费(比如“XX市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 收费标准:分时段的具体单价(比如“白天8:00-20:00,每15分钟2元;夜间20:00-次日8:00,每15分钟1元”);

- 计费方式:按什么单位计费(新规统一要求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

- 免费时长:是否有临时免费政策(比如15分钟或30分钟免费);

- 投诉举报电话:12315或当地专属的停车投诉电话。

真实案例:广东惠州某商圈的路边泊位,标价牌上只写了“每小时10元”,没标注免费时长和收费主体。车主停了25分钟被要求付费,当场以“公示不全”拒付,随后向12315投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责令该收费点整改,还对收费方处以2000元罚款。

提醒:如果现场看不到标价牌,或者标价牌被树叶、广告牌遮挡,又或者上面的信息模糊不清(比如价格被涂抹),都属于“公示不全”,车主可以直接拒付,同时记得拍照留存证据。

2. 没执行法定免费政策,可拒付超出部分

2025年新规统一了3类免费场景,不管是政府定价的路边泊位,还是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都必须严格执行。没执行的话,车主可拒付超出免费范围的费用:

(1)临时免费时长:15分钟或30分钟

- 路边路内泊位、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停放15分钟内免费;

- 政府定价/指导价停车场(比如医院、火车站、政务大厅周边):30分钟内免费(济南、西安等城市已明确,交通枢纽配套停车场免费时长不少于15分钟,其他政府定价停车场不少于30分钟)。

也就是说,你在路边泊位停了12分钟,收费员要求付费,你可以直接拒付;如果停了40分钟,只需要付超出免费时长的部分(25分钟,按2个15分钟计费)。

(2)特殊车辆免费:3类车辆可直接免单

- 执行公务的军车、警车、救灾抢险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 残疾人本人驾驶的机动车(必须同时持有残疾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缺一不可),在政府定价的路边泊位可免费停放(西安新规还扩大了范围,持C1、C2、C5驾照的残疾人车主都能享受);

- 正在执行作业的市政养护车、环卫车、园林绿化车等。

(3)新能源汽车优惠:1小时内免费,超期8折

路边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车,1小时内(含1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后,按公示收费标准的8折计费。更贴心的是,济南、成都等城市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在路边泊位充电期间,不得另行收取停车费”——哪怕你充电3小时,也不用交一分钱停车费。

真实案例:车主赵女士驾驶新能源汽车,在路边泊位停了50分钟(其中充电35分钟),收费员要求按每小时6元付费。赵女士出示了充电记录和新规条款,不仅成功拒付全部费用,还向12315投诉了该收费员。最终,收费方上门道歉,还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

3. 计时、收费标准违规,可拒付多收部分

以前,很多车主都遇到过“停1小时10分钟,按2小时收费”的情况。2025年新规彻底规范了计费规则,尤其是西安等城市明确要求,全市所有停车设施统一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得借机加价,遇到以下3种情况,车主可拒付多收的费用:

(1)计费单位违规:必须按15分钟计费,不能“凑整”

新规明确,全国路边停车统一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计算,不能按1小时为单位“凑整”多收。

比如,西安某路边泊位以前按1小时计费,停1小时10分钟收2小时的钱(8元);新规实施后,按5个15分钟(75分钟)计费,费用从8元降至5元,车主能少花37.5%的钱。

真实纠纷:昆明车主王先生在路边泊位停了42分钟,收费员按1小时收10元。王先生指出“15分钟计费”的新规,要求按3个计费单位(45分钟)收7.5元。协商无果后,王先生拒付多收的2.5元,并向12315投诉。最终,收费方退还了差价,还对收费员进行了培训。

(2)超标准收费:不能擅自提价,必须按公示执行

收费标准一旦公示,就不能随便更改。比如,公示牌上写着“白天每15分钟2元”,收费员不能擅自涨到3元;同时,路边泊位大多实行“阶梯价”——长时停车的费用高于短时,像西安就建立了道路1小时以内、1-3小时以内、3小时以上的阶梯式收费制度,目的是避免车位被长期占用,鼓励车主“即停即走”。

另外,新规还明确“路内高于路外”的原则,引导长时停车车主选择路外停车场。比如在西安一类区停车5小时,道路停车泊位需花费21元,而在政府定价停车场仅需15元,较道路停车泊位低28.6%。

(3)重复/错计时:系统故障导致的多计费可拒付

如果因为停车系统故障、收费员没及时记录进出时间,导致“重复计费”(比如同一辆车同一天被收两次费)、“错计时”(比如实际停1小时,系统显示2小时),车主可凭行车记录仪、现场照片、手机定位记录等证据,拒付多收的费用。

4. 收费主体无资质或无合法票据,可直接拒付

这是最常见的“违规收费”场景,遇到以下两种情况,车主不仅能拒付,还能举报维权:

(1)无资质收费:私人圈地设位可拒付

路边泊位必须由政府依法施划,然后通过招标等方式,授权有正规资质的单位管理收费,收费方需拿到《公共停车场经营许可证》这类合法资质。如果是私人擅自圈地画车位(比如在小区门口、路边空地自己画白线),没有政府的审批文件,也没有公示收费信息,属于违规收费,车主可直接拒付。

比如,有些小区门口的“闲散人员”,在公共道路上画几个车位就收费,既没有工作证,也没有收费依据。还有人用锥桶、路障占着公共泊位,车主想停车就得先交“占位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拒付,还能向城管部门举报,让相关部门取缔这些违规收费点。

(2)无合法票据:不开票或给无效票据可拒付

车主缴费后,有权要求收费方提供正规的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包括电子发票)。如果收费员只给你一个私人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或者不开票、给空白票据、过期票据,都属于违规,车主可直接拒付费用。要知道,没发票的收费,大概率存在“私吞收益”的问题,大家千万别妥协。

案例参考:泉州一车主在某路边泊位停车后,收费员既没有出示工作证,也拒绝提供发票。车主直接拒付,并向12315投诉。经调查,该收费点是私人违规设立的,没有任何资质。最终,违规收费点被依法取缔,收费人员还被处以500元罚款。

三、这些情况,路边停车必须缴费,逃费可能被追缴

不是所有路边停车都能拒付,以下3种合规场景,车主必须按规定缴费。虽然新规明确“路边停车欠费记录不纳入个人征信”,但逾期未缴可能面临追缴,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1. 收费方完全合规,需正常缴费

如果收费主体有政府授权的资质(公示牌上明确写了收费单位和审批文号),标价牌信息齐全,计时和收费标准都符合新规要求,这种情况必须缴费。

比如,你开着普通私家车,在路边泊位停了1小时20分钟——免费15分钟后,按5个15分钟计费,收费员按公示标准收费。这种情况就必须缴费,恶意逃费可能被管理方追缴。

2. 超出免费时长,且无其他优惠政策

比如,普通私家车停在政府定价的停车场45分钟——30分钟免费,超出的15分钟按1个计费单位收费,这种情况需要支付相应费用;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停了2小时——1小时内免费,超出的1小时按8折付费,也必须正常缴纳。

3. 违规拒付后,经核实收费方合规

如果车主误以为收费方违规而拒付,但经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核实,收费方完全合规,车主需要补缴费用。如果拒不补缴,管理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缴。

比如,有车主名下车辆累计欠缴停车费59元,收到了律师函,律师函明确告知:若继续不予理会,管理方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车主不仅要面对败诉风险,还需承担诉讼费、保全费、律师费等额外费用;强制执行过程中不履行还款义务,还可能面临司法拘留等法律责任。

提醒:拒付的前提是“收费方确实违规”,不能为了逃费故意找借口,否则反而会给自己惹麻烦。

四、遇到违规收费,3步维权法,既能拒付又能索赔

如果确定收费方违规,除了拒付费用,还能通过以下3步维权——不仅能让收费方整改,还可能获得赔偿:

1. 当场固定证据:拍照、录像留痕

遇到违规收费,第一时间用手机拍照或录像,重点记录3个信息:

- 现场环境:有没有标价牌?标价牌上的信息是否齐全?

- 收费场景:收费员有没有出示工作证?收费设备显示的计时时长和费用是多少?

- 沟通记录:和收费员的对话(比如“你这没公示免费时长,不符合2025停车新规,我有权拒付”),最好录音留存。

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能证明收费方确实违规。

2. 明确拒付理由:当场告知收费员违规点

不要直接说“我不付钱”,而是清晰地告知收费员违规点。比如:“你这标价牌没写收费主体,不符合2025停车新规,我有权拒付”,或者“我停了18分钟,还在15分钟免费时长内,不用缴费”。

这样做,既能让收费员知道你懂政策,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果收费员纠缠不休,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或者现场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3. 官方渠道投诉:12315+12328,7个工作日内必有回复

固定好证据后,通过以下两个官方渠道投诉,效率最高:

- 12315热线:负责处理价格违规、无资质收费、票据不规范等问题,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会介入调查;

- 12328热线: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负责处理停车管理违规、计时系统作弊等问题。

根据新规要求,这类投诉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书面回复。如果核实收费方违规,相关部门会责令其整改,退还多收的费用;部分地区还规定,违规收费可要求500元以内的赔偿。

比如,车主投诉收费方未执行新能源汽车免费政策,经核实后,收费方不仅要退还费用,还得赔偿车主500元,同时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1000元罚款。

五、2025停车新规常见误区,避开这些坑

误区1:“路边是公共资源,所有停车费都能拒付”

错!路边公共资源可以由政府划定停车位收费,合规收费是合法的。比如广南县2025年11月17日起对广南大道侧停车泊位收费,就是依据当地管理办法执行的合法收费。只有遇到违规收费时,车主才能拒付。如果恶意拒付合规费用,可能被追缴,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误区2:“停车欠费会影响个人征信”

错!2025年新规明确,路边停车欠费记录不纳入个人征信。只有当管理方起诉你,法院判决你败诉后,你仍拒不补缴费用,管理方申请强制执行,你才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征信。

误区3:“新能源汽车停车都免费”

错!新能源汽车只有在路边泊位停1小时内(含1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后按8折收费;而且只有充电期间才完全免费,如果不充电,超过1小时仍需付费。

误区4:“收费方要对车辆损坏负责”

错!很多停车收费公告都会明确免责声明:收费方不负责车辆停放看守,不承担停放车辆被盗、车辆损坏等赔偿责任,车辆停入车位即视为同意该免责条款。所以停车时要选择有监控的泊位,贵重物品别放车内。

误区5:“没拿到发票,事后不能维权”

错!只要能提供停车记录(比如行车记录仪视频、手机定位截图、支付记录等),即使没拿到发票,也能向12315投诉维权,相关部门会核实收费方是否合规。

结尾:2025停车新规,让停车收费更透明

2025年停车缴费新规,不是让车主“拒付所有停车费”,而是让收费方“明明白白收费”,车主“清清楚楚付费”。像西安的新规就通过优化收费类区、实行阶梯价、降低短时停车费用等措施,既回归了路边泊位解决临时停车需求的本源,又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率。

作为车主,咱们不用再怕遇到“天价停车费”“模糊收费”——只要记住4个拒付场景:收费信息未公示、未执行免费政策、计时收费违规、收费主体无资质或无票据,就能避开90%的停车坑。如果遇到违规收费,一定要大胆运用新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固定证据、明确拒付、官方投诉,既不用花冤枉钱,还能推动收费方规范操作。

最后提醒大家:合规的停车费该交还是要交,这是对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对于那些违规收费,咱们也不用忍气吞声。

如果你身边有经常开车的朋友,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让更多车主了解2025停车新规,明明白白停车,不花一分冤枉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