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组数据吓了一跳:全国近一半车主都不买车损险了,比例高达42%,其中5年以上老车和15万以下家用车的弃保率更是超过60%。这可不是小趋势,尤其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刚发布了新能源车险改革指导意见,明确要优化保费定价、降低维修成本,按理说大家该更愿意投保才对,怎么反而越来越多人选择“裸奔”?
作为每天和车主打交道的创作者,我发现这背后不是车主不爱惜车,而是一笔笔“现实账”让大家不得不做出选择。有人算过,10万的车开5年残值剩4万,车损险保费却还按新车标准收,一年要3000多,足够自费修3次车门;还有新能源车车主吐槽,保险杠剐蹭4S店报价8000,车损险只赔5000,核心的三电系统还不在保障范围内。今天就好好聊聊,这42%的选择到底值不值。
为啥车损险成了“鸡肋”?三个痛点最扎心

首先是保费和保额“倒挂”太离谱。车龄超3年,车损险保费和实际维修成本之比就超过1.5:1,相当于花1.5元买1元的保障。更坑的是出险惩罚,一次2000元的剐蹭走保险,次年保费要涨1000元,算下来自费反而更划算。
其次是新能源车主的专属烦恼。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50%以上,但传统车损险对这部分保障几乎空白。加上新能源车险亏损导致保费上涨,22万保额的车损险一年要7000多,很多车主直呼扛不住。
最后是维修市场变了天。第三方修理厂的“原厂件+打折工时费”能比4S店便宜40%-60%,一个前大灯4S店卖3000,修理厂1500就能搞定还包质保,小刮小蹭自费修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2025新规发力,能挽回车主吗?
其实2025年的车险改革已经瞄准了这些问题。新规明确要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把低速碰撞结果、零部件价格和保费挂钩,还会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让保费和风险更匹配。这意味着未来老车、少出险车主的保费可能大幅下降,比如年行驶5000公里的老车,保费或许能从3000元降到1000元。
维修成本也在降,新规鼓励车企开放“三电系统”配件销售,建立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理赔纠纷。现在已经有保险公司推出“电池卫士险”,覆盖电池衰减超30%免费更换,年保费800元,上市3个月就卖了10万份,说明不是车主不要保障,而是要贴合需求的保障。
车主的“替代方案”靠谱吗?
弃保的车主也不是完全没准备,“交强险+300万三者险+医保外用药责任险”成了标配,一年2000元就能搞定。不少人把省下来的4000元年保费存起来,3年就能攒下1.2万元大修基金,再加上车企延保服务,比如比亚迪8年16万公里的延保年均才1500元,比车损险便宜60%。
还有人靠技术减风险,L2级自动驾驶普及后,追尾事故率下降40%,AEB自动刹车功能一年就能避免好几次刮蹭。加上UBI车险的推广,安全驾驶能享30%保费折扣,“用数据换优惠”让谨慎开车的车主更划算。
不过我得提醒一句,这些方案不是万能的。遇到冰雹、水淹、盗抢这些意外,没车损险就得自己扛全额损失;新手司机或豪车车主,一次大修可能就把几年省的保费全花光。2025年新规虽好,但落地还需要时间,现在到底买不买车损险,还是得看车龄、车况和驾驶习惯。
你是那42%弃保的车主吗?如果新规让你的车损险保费降一半,你会重新投保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方通知为准。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