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少见,推出15T和20T动力?看看它凭什么火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05:25:02 阅读量:0

在新能源车一波接一波冲击市场的背景下,很多人在选车时都会陷入同样的纠结:续航、充电、保值、可靠性……到底要不要冒险“入坑”电车?而对于希望一步到位、通勤省心、用车稳定的家庭来说,一台动力够用、耐久性强、无需担心补能的燃油家轿依旧是稳妥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吉利星瑞(图片|配置|询价)的热度一直不降。新的国内星星瑞(逛导购)全新东方曜系列已经焕新上市,别忘了,从上市至今,星瑞(用车口碑)累计销量突破67万辆——在新能源潮头依然能月月稳住成绩,这本身就是实力证明。

在设计语言上,2026款星瑞东方曜系列延续了东方美学的线索,但对整体比例与细节做了更加克制的处理。整车造型强调结构秩序与视觉稳定性,不以夸张的造型追求吸睛,而是通过光影与线条关系强化体量感。

同级少见,推出15T和20T动力?看看它凭什么火-1

正面部分采用新的直瀑式中网造型,纵向镀铬饰条间距微调,带来更强的秩序感和层次变化。中网边框及品牌徽标改用低调金属质感处理,避免过度闪亮反光。下包围两侧的导流装饰件尺寸适中,与下唇扰流线条共同压低视觉重心,使车头姿态更宽、更稳。LED大灯采用矩阵式结构,支持自动远近光切换与高度调节,光照分布均匀,夜间行车的照明范围较上代更广。整体视觉效果呈现出稳重与科技感并存的特征——既不张扬,又不乏力量。

侧面比例是星瑞外观中最耐看的部分。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尾灯组,贯穿整个车身侧面,在视觉上拉长了车体。车门下沿折线带有轻微内收,使得侧影在光照下形成自然的阴影带,增强立体感。溜背造型控制得较为克制,既保持了流畅的空气动力学姿态,又不会明显侵占后排头部空间。从功能取向看,这是一种以实用为前提的美学选择。车身颜色上新增玛瑙黑、莫高蓝和月牙青三种新色,深色车漆在光影下反射边界清晰,更显厚重感。

尾部造型延续了“简洁有序”的风格。贯穿式镀铬装饰条将两侧LED尾灯相连,点亮后的内部光带层次分明,整体辨识度高。微微上翘的扰流尾翼与双边共四出排气布局共同强化运动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排气口虽然采用双边设计,但尺寸控制理性,没有过分夸张。整个尾部重心较低,视觉上与前脸形成呼应,使整车姿态更稳、更平衡。从整体感受来看,星瑞外观并非追求“第一眼惊艳”,而是以耐看、协调、经久不过时为目标,更符合家用车的长期审美需求。

同级少见,推出15T和20T动力?看看它凭什么火-2

进入车内,星瑞的内饰氛围体现出吉利在造车理念上的转变——不再强调物理豪华感的堆叠,而是通过信息清晰、操作便利和触感细节营造出一种“好用的精致”。中控区域采用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与10.2英寸全液晶仪表的双屏组合,中控上方延伸线条平直简洁,隐藏式空调出风口与下方物理按键区结合,既保留视觉整体性,也让高频操作项如温度调节、除雾、警示灯更易触达。这样的设计在使用频率高的城市通勤场景中尤为实用。

同级少见,推出15T和20T动力?看看它凭什么火-3

空间表现一直是星瑞在同级中的核心优势。前排座椅采用皮质与翻毛皮拼接,高密度发泡填充物使座椅在承托性与柔软度之间取得平衡。主驾支持电动多向调节及腰托调节,高配车型提供座椅加热与通风功能。座椅靠背的侧翼包裹度适中,长途驾驶时能有效减少腰肌压力。中央扶手高度与方向盘角度匹配合理,适合中等身材驾驶者长时间使用而不疲劳。视野设计也较为开阔,A柱厚度控制良好,盲区不大。

后排坐垫长度充足,靠背角度略有后倾,提供良好的脊背支撑。航空头枕可调节高度与角度,对颈部支撑到位。地台中间凸起控制在中等水平,三人同坐时中间乘客的腿部空间不显局促。车门扶手高度适中,内饰材料触感与前排保持一致。对于180cm左右身高的乘客,头部空间余量约为一拳左右;腿部空间接近两拳,属于舒适范畴。整体后排氛围静谧感良好,玻璃厚度与门板隔音层设计对外界噪声的隔绝效果明显。

在A级燃油车领域,配置与智能化水平往往决定了一辆车能否在日常通勤中“省心”。2026款吉利星瑞在延续传统机械成熟度的同时,也在智能和安全配置上持续深化。厂方显然意识到,当新能源车型普遍以“智能化”吸引关注时,燃油车若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在这一维度做到够实用、够稳定、够长期可用。

主动安全部分,星瑞系统功能覆盖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前碰撞预警、主动刹车等。其响应逻辑较自然,尤其在高速路段的HNOA领航辅助模式中,能根据道路限速自动调整巡航速度,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完成轻度转向修正。值得注意的是,星瑞的辅助系统触发条件较为宽松,不依赖高精地图即可运行,这意味着在普通国道、城市快速路上也能获得辅助支持。

动力方面,其中星瑞 2026款 1.5T 东方曜·惊鸿版,搭载1.5T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33kW,发动机最大扭矩290N·m,WLTC综合油耗6.2L/100km。星瑞基于CMA模块化架构打造,底盘结构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工程团队在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和衬套硬度上做了细致调校,使得整车在舒适性与操控性之间取得平衡。在城市低速行驶时,悬架对细碎震动的过滤相当到位,经过接缝、井盖或坑洼时车身动作干净,没有多余弹跳。面对减速带等大冲击路面时,前后轴压缩与回弹的节奏协调,车身姿态控制稳定。整体滤震感受偏向欧洲车的紧实风格——不是“软浮”,而是带有支撑感的稳健。

转向系统采用DP-EPS电动助力,低速时轻盈易控,方便在城市狭窄车位中掉头;高速时助力自动收紧,方向盘中心区稳定性好,车身响应线性。方向盘转动与车身偏转的延迟极小,这种直接感让驾驶更自然。侧向支撑表现也符合预期。星瑞的悬架在弯道中能提供稳固的支撑力,高速变线或环岛过弯时车身侧倾被有效控制。轮胎抓地力充足,电子稳定系统介入及时,不会过早打断驾驶节奏。制动系统方面,前后通风盘配合电子制动力分配,制动力线性且踏板回馈清晰。官方百公里制动距离约34米,在同级属于较优水平。刹车初段灵敏度适中,避免了城市拥堵中频繁顿挫的烦恼。

在实地试驾中,星瑞给人的最大印象是“稳与顺”。发动机启动声控制得体,怠速振动极小。起步阶段动力衔接柔和,换挡逻辑自然。中段提速阶段涡轮响应线性,没有突兀的介入感。高速区间(100km/h以上)巡航时,转速低、噪声轻,车内语音清晰度高。方向盘指向性准确,轻度修正即可保持直线行驶;悬架在通过弯道时支撑充足,驾驶者能清晰感受到车身重心变化但不会被“甩动”。这套底盘的动态表现虽不激进,却能给驾驶者带来明显的信任感。

长时间驾驶后,座椅支撑性优势明显。前排腰托对腰椎压力缓解有效,长途驾驶不易疲劳。值得一提的是,星瑞在城市堵车工况下的舒适度较高。变速箱低速控制细腻,车辆起步不抖动;自适应巡航与车道保持协同顺畅,即使长时间跟车,也能减轻驾驶者负担。对多数家庭用户来说,这种“轻松上手”的特性比极端性能更具价值。

总结:

当新能源车以智能和加速性能为卖点争夺市场时,吉利星瑞以另一种方式展现了燃油车的生命力。它并不试图与电动车比“炫技”,而是把成熟的机械系统、完善的安全配置和可靠的智能体验整合成一个稳健的整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