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1.3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7%。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10月销售441706辆新能源汽车创年内新高,零跑以70289台领跑造车新势力,同比增长84%,蔚来交付40397台,同比增92.6%,小鹏交付42013台,同比增76%。
新能源车企集体破纪录的背后,藏着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燃油车市场在今年传统旺季遭遇下滑,为什么新能源却能逆势上涨?

答案其实很简单,但大部分人可能还没算明白这笔账。
先说几个真实的数字,家用充电桩夜间充电,电费平均每度约0.3元。

如果按一个月跑1320公里计算,纯电车的电耗大约是15千瓦时每百公里,一位纯电车用户平均每周充一次电60度,选择晚间低谷充电后,全年电费金额为1201.2元,算下来每个月电费也就100多块。
燃油车呢?同样跑1320公里,百公里油耗按7到8升算,92号汽油按每升8元计,月油费大约在740到845元之间。
保养方面,燃油车一年需保养2到3次,年均约1500元,纯电车年均约300到400元。

光这两项加起来,纯电车每个月的用车成本,真的能做到燃油车的十分之一。
这不是宣传文案,而是把电价、油价和保养费用实打实算出来的结果。
10月新能源车企的集体爆发,背后正是无数家庭在算这笔账后做出的选择。
多家上市车企在11月2日通过公告详细披露了2025年10月产销情况,10月是车市传统银十销售旺季,主要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均保持增长趋势,多家新势力车企销量刷新纪录。
但充电成本的问题也确实存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价格包括电费和充电服务费两部分,部分地区公共充电场站执行工商业电价。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每度电的价格已经涨至1.85元,有特斯拉车主在北京市区充电半小时费用高达80多元,其中电费30元,服务费50元。
这种情况下,使用公共桩快充的成本确实会上升。但对于大部分家用车主来说,日常通勤依然可以选择在家里充电,夜间低谷电价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只有跑长途时才需要用到公共快充桩,这样算下来,全年总体用车成本依然远低于燃油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最大增量,其实来自更便宜的车。
2025年1到9月,国内纯电累计销量544.86万辆,同比增长34.64%。
其中A00与A0级微型与小型纯电合计214.94万辆,同比增长57.1%。从增量看,A00级增加67.71万辆,A0级增加10.44万辆。
这个数据说明什么?说明买新能源车的人,大部分还是看中实惠。
第七次人口普查长表显示,在有车家庭中,81.2%开的是20万元以下的车,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20万元以内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10月那些刷新交付纪录的品牌,并不是靠豪华车卖出高销量的,而是把性价比做到了广覆盖。
从几万元的A00级小车,到15到20万元的主流紧凑型和中型车,再到25万元左右的高性价比中高端车,这些车型覆盖了绝大多数家庭的购车预算。
赛力斯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1456辆,同比增长42.89%。极氪体系含领克61636台,其中领克单月40213台创历史新高。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把智能驾驶、座舱配置和主动安全等功能下放到15到20万元价格带,让消费者能够在同等价格下获得比燃油车更好的配置。
过去几个月,关于纯电车的负面讨论不少,二手车残值低、极端天气续航衰减、安全性问题等。但为什么在这些讨论声中,10月销量依然创新高?
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在持续进步,高压平台、800V快充、磷酸铁锂加高能密度方案不断迭代,超快充加大电池加长续航成为主流配置。日常通勤的充电焦虑在显著缓解。
另一个原因是,对于大多数务实的消费者来说,二手残值是中长期的不确定性,但月供和月度用车成本是当期的刚性支出。
用户真正在意的,是把每月的总开销压到最低。而纯电车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零跑以平台化加多价格带覆盖的方式,把规模做起来,价格和交付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极氪与领克实现量价齐升,在20万元以上价格段维持品牌溢价,同时用平台成本摊薄硬件投入。
蔚来通过蔚来、乐道、萤火虫形成从高端到入门的价格梯度,月度4万台成为关键分水岭。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也给出了可复制范式。深蓝、奕派、北汽新能源利用强大的供应链和渠道效率,跑出稳定的每月3到4万台的规模化性价比。
10月的集体破纪录,本质上是用户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价格带直击20万元以内的主战场,用车成本把每月支出压到燃油车的十分之一,技术迭代把体验短板逐步补齐。
当价格实惠和用着省钱同时发生,市场的选择就变得清晰了,新能源汽车的这股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