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比亚迪奇瑞,中国发动机悄悄翻身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23:58:58 阅读量:0

2009年吉利拿出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这笔钱比它当年挣的还多,全靠借钱完成收购,买回来之后吉利没有把沃尔沃供着看,而是认真拆解研究,在宁波和成都建了实验室,把沃尔沃的发动机逐个拆开,仔细分析材料构成、喷油技术和压缩比这些核心内容,到了2023年,吉利自家研发的雷神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1%,比丰田几年前那台40%的热效率标杆还要高,奇瑞也在同步行动,和供应商一起组建实验室,先用电脑模拟燃烧过程,再用实车路试验证,他们的1.5T和2.0T发动机卖到八十个国家,混动系统支持九种模式切换,2024年出口总量超过120万台,比亚迪则在深圳专注攻关缸壁涂层和润滑系统,去年五月推出第五代DM-i系统,热效率达到46.06%,亏电油耗只有2.9升,西安工厂一年能生产一百万台。

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曾经非常成功,2008年占据了三成份额,他们依靠高热效率发动机形成技术壁垒,认为其他企业难以追赶,但从2010年起,中国车企开始大力投入研发,比亚迪、吉利、奇瑞每年研发支出超过利润的百分之五,组建了上千人的团队持续优化设计,而日本企业仍然专注于提升燃油车的节油性能,在电动车领域进展缓慢,到了2024年,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降至11.2%,相比高峰时期减少了三分之二,本田销量下滑三成,日产从154万辆跌至不足70万辆,常州工厂关闭,武汉工厂也停止运营,裁员九千人,这些举措规模很大,但显然为时已晚。

中国汽车出口这两年增长很快,2023年卖了491万辆,首次超过日本,2024年直接升到585万辆,日本却降到421万辆,新能源车占了大头,2023年出口120万辆,增长超过七成,比亚迪在日本卖出两千多辆纯电动车,比丰田在当地卖的纯电车还多,东南亚市场更热闹,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些地方,中国品牌把日系车挤得没什么空间,吉利、比亚迪和奇瑞在这些国家建厂,不光卖整车,还在本地生产,供应链也跟着搬过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出口生意,而是整套体系在海外落地扎根。

吉利比亚迪奇瑞,中国发动机悄悄翻身-1

到了2024年底,本田和日产两家公司终于行动起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电动车平台、电池和软件方面进行共享,争取在2026年前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丰田也准备在2025年推出新车型,日产则将发布N7轿车,但这些布局已经显得落后,中国汽车品牌早已在混动和纯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价格也更加亲民,2024年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了61%的份额,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过去日本车企习惯用专利限制竞争对手,如今这一策略不再有效,中国企业采用的是开放合作与快速更新的方式,当别人还在模仿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下一阶段的创新。

说实话,以前我也觉得日系车技术稳定,质量可靠,但现在看来,技术本身是会不断变化的,你停在原地不动,别人却一直在往前跑。中国车企这些年取得进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投入资金,招聘人才,开展实验,改进设计。日系车落后的地方,不只是一台发动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反应慢,调整不够灵活。如今汽车市场比的不再是谁家的传统手艺好,而是谁能更快适应变化,中国车企在这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

吉利比亚迪奇瑞,中国发动机悄悄翻身-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