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爆发+出口管制!稀土永磁的2026订单战,谁是真玩家?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6 22:45:02 阅读量:0

2025年11月,某头部新能源车企与国内稀土永磁龙头签署了一份2026年锁量订单——覆盖2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磁钢需求,合同金额超5亿元。这不是孤例,在“双碳”目标与出口管制的双重驱动下,稀土永磁行业正迎来需求爆发与供应重构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却一度超过80%,冶炼分离技术更是全球领先。但2025年8月,商务部发布的出口管制公告,将用于14nm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物项纳入管制,直接影响海外先进制程与存储芯片产能。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全球稀土供应链,更让稀土永磁企业站在了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的十字路口。

需求爆发+出口管制!稀土永磁的2026订单战,谁是真玩家?-1

稀土永磁行业全景:需求与政策的双轮驱动

1.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全球市场:2024年稀土永磁市场规模约28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性能钕铁硼(NdFeB)占比超60%,且增速更快。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约98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11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4%。

增长引擎:

新能源汽车:2025年全球销量超2500万辆,单车稀土永磁用量约2-3kg(高性能电机),总需求超5万吨;

风电: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约140GW,每GW陆上风电用钕铁硼约200吨,海上风电约400吨,总需求超3万吨;

工业电机:高效节能电机推广,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提升,2025年需求超2万吨。

2. 出口管制的影响

政策内容:2025年8月2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36号,对用于生产14nm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管制措施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直接影响:海外先进制程芯片产能受限,间接拉动国内AI服务器、高端存储等需求,进而提升稀土永磁在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用量。

长期逻辑:技术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需求下,国内稀土永磁企业在高性能磁材、电机集成等环节的国产替代加速。

稀土永磁产业链:从资源到应用的价值分布

1. 上游:稀土开采与冶炼分离

资源分布: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但轻稀土(镨钕)占比超90%,重稀土(镝铽)占比约10%。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企业主导开采与冶炼分离。

技术壁垒:冶炼分离工艺(如P507萃取)决定产品纯度与收率,环保与能耗标准提升行业门槛。

价格走势:镨钕氧化物价格从2024年初的约40万元/吨,涨至2025年11月的约65万元/吨,涨幅超60%;镝铽氧化物价格从约200万元/吨涨至约320万元/吨,涨幅超60%。

2. 中游:永磁材料制造

这是技术与订单的核心战场,也是“真玩家”的竞技场。

工艺与性能:烧结钕铁硼的工艺流程包括配料、熔炼、制粉、成型、烧结、加工、电镀等,每一步都影响磁性能(BHmax)与一致性。

技术路线:

常规磁钢:BHmax 35-45 MGOe,用于传统工业电机;

高性能磁钢:BHmax 45-55 MGOe,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

超高性能磁钢:BHmax 55+ MGOe,用于航空航天、高端医疗设备。

成本结构:原材料(镨钕、镝铽)占比超70%,制造费用占比约20%,研发与销售费用占比约10%。

3. 下游:应用场景与需求分化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是最大单一应用,2025年需求占比超40%;

风电:陆上与海上风机的永磁直驱电机,2025年需求占比约25%;

工业电机:高效节能电机,2025年需求占比约20%;

消费电子与其他:消费电子(手机振动马达、耳机)、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2025年需求占比约15%。

公司深度分析:谁手握2026年订单?

1. 中科三环:全球磁材龙头

核心业务:烧结钕铁硼,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电机等领域。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87.6亿元,同比增长28.3%;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45.6%。毛利率约28.5%,净利率约14.2%。

订单与客户: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宁德时代等签订长期协议,2026年新能源汽车磁钢订单超10亿元。

技术优势:拥有“低镝化”与“无镝化”技术,可在保持磁性能的同时降低镝铽用量,成本优势明显。

风险与机会: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受益于新能源与风电需求爆发。

2. 金力永磁:风电与新能源汽车双龙头

核心业务:烧结钕铁硼,风电与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超80%。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92.3亿元,同比增长32.1%;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8.2%。毛利率约31.2%,净利率约16.9%。

订单与客户:与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中车风电等签订2026年风电磁钢订单,金额超8亿元;新能源汽车客户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等。

技术优势:“晶界扩散”技术可提升磁性能并降低镝铽用量,产品通过IATF16949认证。

风险与机会:风电招标价格波动影响盈利;受益于风电装机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3. 宁波韵升:消费电子与工业电机专家

核心业务:烧结钕铁硼与粘结钕铁硼,消费电子与工业电机占比超60%。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38.9%。毛利率约26.8%,净利率约13.5%。

订单与客户:消费电子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工业电机客户包括西门子、ABB等。2026年消费电子磁钢订单超5亿元。

技术优势:粘结钕铁硼技术国内领先,产品尺寸精度高、一致性好,适合小型化、精密化应用。

风险与机会:消费电子需求波动大;受益于高效电机与机器人需求增长。

4. 正海磁材:新能源汽车与伺服电机黑马

核心业务:烧结钕铁硼,新能源汽车与伺服电机占比超70%。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62.3%。毛利率约29.7%,净利率约14.8%。

订单与客户:新能源汽车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伺服电机客户包括汇川技术、埃斯顿等。2026年新能源汽车磁钢订单超6亿元。

技术优势:“高丰度稀土”配方与“低氧工艺”,可在镨钕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实现高性能。

风险与机会:客户集中度较高;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工业机器人增长。

⚠️ 风险与机会:稀土永磁投资的“红绿灯”

1. 主要机会

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风电、高效电机等领域需求持续高增长,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5%。

政策红利:出口管制与“双碳”政策推动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稀土永磁在高端制造中的地位提升。

技术突破:低镝化、无镝化、晶界扩散等技术降低对重稀土的依赖,提升成本竞争力与供应链安全性。

价格弹性:稀土原材料价格上涨,拥有资源或长单锁定的企业毛利率更稳定,盈利弹性大。

2. 主要风险

价格波动:稀土原材料(镨钕、镝铽)价格受供需、政策、金融属性影响大,可能导致企业毛利率大幅波动。

政策风险:出口管制政策调整、环保与能耗标准趋严,可能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与经营难度。

技术替代:无稀土永磁材料(如铁氮、铁钴)在部分领域的替代风险,虽然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但长期需关注技术进展。

客户集中:主要依赖少数大客户(如某新能源车企或风电整机商),需求波动或订单流失影响大。

估值风险:部分个股短期涨幅较大,需防范获利盘回吐与估值回调。

结语:稀土永磁的“真玩家”与投资逻辑

在需求爆发与出口管制的双重驱动下,稀土永磁行业的“真玩家”需要具备技术壁垒、客户资源、成本控制三大核心能力:

技术壁垒:低镝化、无镝化、晶界扩散等技术,决定了企业在高毛利率市场的竞争力;

客户资源:绑定头部新能源车企、风电整机商、工业电机厂商,确保订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成本控制:通过长单锁定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良品率,应对价格波动与竞争压力。

你更看好稀土永磁的哪个细分领域?是新能源汽车、风电,还是工业电机?你认为哪家企业最有可能成为“真玩家”?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逻辑,(注:本文仅提供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