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然对中国汽车出手,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美英两国此前早已对中国车企频频发难,如今以色列也跟着凑热闹,难道真是巧合?2023年10月,以色列经济部突然宣布对中国产汽车征收高达38%的额外关税,这一招可谓来势汹汹。要知道,以色列原本的汽车进口关税仅是零关税,这一下子就翻了天,中国车企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中国汽车工业这些年突飞猛进,新能源领域更是独占鳌头。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技术实力让西方同行刮目相看。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338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更是有望冲击400万辆大关。以色列市场虽小,却是中国车企进军中东的跳板。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以色列的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近15%,相比2021年不足5%的份额,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一记关税重拳,显然不是单纯的经济考量。

细究之下,以色列汽车市场年销量仅30万辆左右,中国品牌占比虽已提升,但与传统欧美日系车相比仍有差距。如此小题大做,背后必有推手。美国近年来四处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科技,以色列作为其铁杆盟友,这次行动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中国车企出海本就波涛汹涌,如今又遇暗礁,如何破局?
以比亚迪ATTO 3为例,这款车在以色列上市后,凭借其出色的续航和智能化配置,迅速成为爆款,一度挤进当地销量榜前三。消费者对它的性价比赞不绝口,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的局面。然而,38%的关税一出,这款车的售价瞬间飙升数万谢克尔,直接劝退了大量潜在买家。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损害的不仅是车企的利益,更是以色列消费者的钱包。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车企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技术过硬、价格亲民才是硬道理。以色列消费者用脚投票,中国汽车在当地口碑节节攀升。政府设障,市场自有公论。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是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色列此举能否如愿以偿?中国车企又该如何见招拆招?全球化时代,闭关锁国注定是死路一条。开放合作才是人间正道,这个道理某些国家何时才能真正明白?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