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条高速公路在收费期满后停止收费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变化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更折射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从 “建设优先” 向 “建养并重” 转型的深层逻辑。以下从政策实践、经济影响、挑战应对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政策实践:契约精神与制度创新的双重体现
法律框架下的刚性执行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分别设定为最长 15 年(中西部 20 年)和 25 年(中西部 30 年)。2025 年,湖南长永高速、四川成绵高速等典型案例严格遵循这一规定,例如长永高速作为经营性公路,在 30 年收费期满后于 11 月 1 日零时起实行 “零费率” 通行。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执行中对不可抗力因素(如节假日免费政策导致的收入损失)给予了合理补偿,长永高速因政策减免两次延长收费期共 259 天,最终确定终止日期。
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停止收费并非简单取消运营,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平稳过渡。例如,成绵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采用 “零费率” 运营模式,保留收费站设施以代收其他路段费用,既维持路网收费体系的完整性,又确保免费路段的通行效率。这种模式在技术上依托全国联网收费系统,通过 ETC 数据精准识别车辆行驶路径,实现费用分账结算。

东部沿海地区先行先试,中西部逐步跟进。继广东广佛高速(2020 年)、湖北武黄高速(2021 年)之后,四川成绵高速作为中西部首条到期免费的干线公路,其 “新建复线 + 旧线免费” 的梯次替代模式具有标杆意义 —— 通过新建扩容项目分流车流,避免免费后交通拥堵,同时保障新线投资回报。这种 “存量公益化、增量市场化” 的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二、经济影响:成本降低与区域发展的乘数效应

以长永高速为例,单程 10 元的通行费减免后,日均 3 万辆次的车流每年可为车主节省超千万元。对于往返长沙与浏阳永安镇的通勤族,每月可减少 400 元出行成本。物流成本的下降更为显著: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免费后,货运企业年运营成本降低 8%,武汉至黄石的货运时间缩短 15 分钟。这种 “小额高频” 的减负效应,通过消费传导机制促进区域经济活力。
区域协同的深度激活高速公路免费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加速要素流动。京平高速(北京 — 平谷)免费后,京津冀三地通勤量增加 23%,沿线商业活跃度显著提升。成绵高速免费后,成都与绵阳之间的产业协同效应增强,两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链配套成本降低约 5%。这种 “交通红利” 向 “经济红利” 的转化,验证了 “要致富先修路” 的传统逻辑在新时代的升级版。

收费终止导致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例如长永高速每年约减少通行费收入 1.2 亿元。但这种压力倒逼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湖南省通过专项债、服务区经营权拍卖等方式筹集养护资金,计划将长永高速服务区打造成 “交通 + 文旅” 综合体,预计年增收 3000 万元。这种 “减量提质” 的思路,推动财政从依赖专项收入向综合运营转变。
三、挑战应对:养护资金与管理效能的平衡术
养护资金的多元化筹措全国收费公路 2021 年收支缺口达 6278.8 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占比 96.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面对这一压力,各地探索创新机制:
技术降本:浙江高速应用 AI 病害识别系统,将养护成本降低 18%;绿色融资:江苏试点光伏路面,单公里年发电量可满足 10 个收费站用电需求;社会参与:广东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1800 亿元,参与高速公路养护运营。管理效能的智能化升级免费后车流量增加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四川成绵高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路网模型,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动态调整疏导策略,使拥堵指数下降 25%。湖南长永高速拆除 ETC 栏杆后,通过 “虚拟收费站” 技术实现车辆通行数据无感采集,确保通行效率不降低。这些技术应用推动管理从人工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法律争议的规范化解决部分路段因延期收费引发争议,如成都双流机场高速在 2024 年底到期后仍继续收费,官方解释为 “重新核算投资成本”。对此,需强化法律程序的透明度:
信息公开:收费期限调整需提前 30 日公示,并说明资金使用情况;听证制度:涉及延期收费的重大决策应举行听证会,保障公众参与权;司法监督:建立公益诉讼机制,对违规收费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四、未来趋势:公益回归与分级管理的新范式
收费公路的结构性调整交通运输部规划到 2035 年形成 “主体收费、辅助免费” 的路网格局:
核心通道: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继续收费,保障建设资金回收;区域支线:地方高速公路逐步免费,强化公共服务属性;特殊路段:桥梁、隧道等因建设成本高,探索弹性收费机制。技术驱动的精准治理随着 5G、北斗等技术应用,未来养护管理将呈现三大趋势:
预防性养护: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面状况,将大修周期从 15 年延长至 20 年;无人化作业:自动驾驶压路机、智能喷涂机器人等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效率提升 40%;动态定价:借鉴新加坡 ERP 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实施差异化收费,平衡通行效率与资金需求。政策法规的适应性完善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已启动修订,重点包括:
期限弹性:允许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延长收费期限,但最长不超过 50 年;债务化解:建立 “统贷统还” 机制,将政府还贷公路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权益保护:明确社会资本退出机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因此,笔者认为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停止收费,既是对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历史使命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迈向交通强国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中,需在法律刚性与管理弹性之间寻求平衡,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改革和政策优化,实现从 “收费还贷” 到 “公益服务” 的平稳过渡。随着 2027 年前后 6000 公里高速公路陆续到期,这一趋势将加速推进,最终形成 “覆盖广泛、层次分明、服务优质” 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