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炸锅!一天内两大车企高管连环“开炮”,直指小米汽车营销与技术争议,引发全行业热议——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痛斥“瞬间刹停”违背物理学,莲花汽车CEO冯擎峰怒批“非车规件上车是历史倒退”,这波隔空对线到底谁站理?
阿明说车侃赛先理清来龙去脉:11月10日,奇瑞李学用在第五代瑞虎8上市发布会上公开“科普”:“120码高速行驶时,紧急刹车只能降到80码左右,瞬间刹停根本不可能”。这番话被网友直接关联小米——今年3月雷军曾发布SU7高速刹停视频,后续万载公安实测显示,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从100km/h刹停需27.35米制动距离,而物理规律早已注定“瞬间刹停”不成立。

从科学角度看,汽车刹停遵循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守恒,高速行驶的车辆需将巨大动能转化为热能,这个过程存在天然物理上限。行业数据显示,120km/h行驶的车辆紧急制动,完全停下需约95米滑行距离,最大减速度受轮胎附着系数限制,仅能达到0.9-1.2g,所谓“200km/h瞬间刹停”只会产生无穷大减速度,对车辆和乘员都是灾难。

争议未平,另一波批评接踵而至。同日,莲花汽车CEO冯擎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火力全开:“现在讨论没车规也能上车,是历史倒退,更是对中国汽车人的侮辱”。这番话同样剑指小米——其部分车型采用消费级非车规芯片,比如智能座舱搭载的高通骁龙8 Gen 3,而非车规级的高通8295。
阿明说车侃赛帮大家划清核心差异:车规级芯片需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AEC-Q系列可靠性认证,工作温度覆盖-40℃至125℃,设计寿命10年以上,缺陷率低于百万分之十;而消费级芯片工作温度仅0℃-70℃,寿命3-5年,缺陷率高达百万分之五百,根本扛不住车辆长期面临的高温暴晒、低温严寒和持续颠簸。历史案例早已预警:2018款特斯拉用消费级芯片,3-5年后车机故障率飙升,最终被迫召回更换车规芯片,单台车维修成本超1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批评。10月小米成都事故后,岚图董事长卢放就强调“汽车不是快消品”,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周斌也怒批“小字免责”等营销乱象,被指影射小米。密集的高管发声,本质是传统车企与互联网造车势力的理念碰撞——前者坚守140年汽车工业的安全底线,后者则更侧重技术创新与营销传播。

但网友看法两极分化:支持派认为“高管敢说真话,安全不能营销碰瓷”,毕竟汽车故障关乎生命,车规标准是底线;反对派则反驳“特斯拉、比亚迪也用过消费级芯片,小米有散热优化和10年承诺,没必要双标”。还有中立网友指出,小米的“瞬间刹停”可能是宣传话术偏差,而非刻意造假,行业应规范营销用语而非单纯批判。
EO 羿欧最低售价:11.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1259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阿明说车侃赛认为,争议的核心是“创新与安全的平衡”:互联网造车带来了算力与体验的突破,但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安全永远是1,其他都是0。非车规件上车或许能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但必须把潜在风险如实告知消费者;营销宣传可以突出优势,但不能违背基本物理规律和行业常识。
这场车企高管的连环发声,会不会倒逼行业规范?小米会针对争议作出回应吗?你觉得“瞬间刹停”宣传是话术失误还是刻意误导?非车规件上车你能接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