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执与较真中,华为乾崑“头号玩家”首秀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16:12:19 阅读量:0

「 一切为了不妥协的启境 」

作者 | 沈天香

在争执与较真中,华为乾崑“头号玩家”首秀-1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5年11月20日晚,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的聚光灯下,华为乾崑的联合品牌——启境,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启境CEO刘嘉铭宣布,首款华系最美猎装轿跑车型,将于2026年6月上市交付。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电动化普及、智能化开局的新阶段。在这片看似百花齐放的土地上,仍有一片未被真正开垦的土壤——那就是既时尚又安全、既智能又好开的 Dream Car。

这,正是启境诞生的原点。

作为华为乾崑的“头号玩家”,启境承载着华为智能化技术全面落地的首块试验田之重任。更大的野心是,华为乾崑希望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第四次变革。

回望来路,世界汽车工业历经3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1908年福特T型车以流水线装配,让普通大众能买得起汽车,重塑行业普及路径。

第二次是,约40年后,丰田以精益制造方式,推动行业实现更低成本、更高品质,其理念被包括华为在内的诸多企业奉为制造圣经,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第三次是,2008年特斯拉Roadster将行业带入纯电时代,打破对内燃机的依赖。

2014年,中国将新能源列为国家战略,11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50%。

“电车的到来不是变革的终点,而是真正进入汽车工业下一次智能化的起点,而这,就是我们和启境要一起做的事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沟通会上说。

▍01

为了未被满足的需求

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还需要一个全新品牌吗?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外界关心年轻的启境如何作答。

一方面,随着电动化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汽车品牌最多的国家,百花齐放中,已有很多品牌同质化。人们关心,启境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全面拥抱华为,后者已与汽车企业构建了3种合作模式,最受瞩目的是鸿蒙智行“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人们关心,“境”字辈模式有何不同?

事实上,启境是为了那个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来。

通过华为大数据,以及对全国300多个城市调研后,启境发现,用户始终陷入二选一的妥协:要么为彰显稳重,选择类似工装的车型,虽体面能撑门面,却难承载自我;要么为追求个性,入手如同戏服的张扬设计,虽吸睛酷炫,但脱离场景即显尴尬。

用户既要在自我与责任间权衡,又要在造型、空间、操控、智能化等需求中取舍。他们看似稳重的外表下,藏着渴望突破的锋芒。

正是这种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催生了启境。

今年6月3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拜访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任老对新品牌提出更年轻、更科技的战略定位。这与广汽集团布局高端智能汽车的愿望高度契合。

对华为而言,启境是其智能技术在鸿蒙智行“五界”之外的全新试验田,它与后者的根本区别,是从技术输出向深度共创的模式升级。而对广汽来说,启境是其借助华为ICT技术重构研发体系、实现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契机。

二者的结合,并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瞄准行业痛点的精准破局——打造一款既时尚又安全、既智能又具操控性的Dream Car,填补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空白。

启境之名就揭示了自身的使命:“启”是突破与新生,“境”是体验与跃升。

它诞生于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纵深发展的关键时点,本质上是汽车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生的进化结果。

“启境要做就做华系年轻品质旗舰,要做就做动感、安全、驾趣、智能全满足的Dream Car。”刘嘉铭说。

启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合作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甲方乙方式的技术授权,也区别于技术输出的鸿蒙智行模式,启境模式是以双方合署办公、同频同步、共同决策为底层逻辑,真正共生、共创。

这种深度融合,首先体现在组织层面。自今年1月起,华为与启境团队就实现合署办公,华为派驻产品、营销、财经、质量等各领域核心人员驻场,全程参与产品定义、研发推进、成本管控等全链条环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合作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壁垒,实现了协同零延迟,正如刘嘉铭所说:“华为乾崑和启境是在同一张白纸上,写出方案、画出蓝图,真正做到力出一孔。”

流程体系的全面导入,则让这种融合有了制度保障。从诞生之初,启境就引入华为沉淀多年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体系,贯穿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的全生命周期。

这种体系化的深度绑定,让启境的产品从源头就具备用户导向与市场敏锐的双重基因。

资源整合升级,更让启境的“含华量”达到新高度。华为不仅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全栈智能技术赋能启境,还开放了米兰美学设计研究所的顶尖设计资源,甚至参与白车身、标准接口等底层环节的定义中……

可以看出,作为华为乾崑联创的“头号玩家”,启境获得的支持显然不是单点技术输出,而是从技术、团队、流程到理念的全维度All in。

▍02

“吵”出来的产品力

“你跟华为合作,会不会觉得对方很强势?”这是近一年来刘嘉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他的回答是:“讨论项目时,我们甚至能用‘吵架’来形容。”

这种看似剑拔弩张的协作,却恰恰是启境嵌入式共生模式的核心——华为不只是技术输出方,广汽也不只是制造方,从产品定义到质量验证,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双方碰撞出火花。

一年来,这种追求极致的合作,催生了行业罕见的高效推进节奏。

3月,华望公司成立,让分散的技术、制造资源形成合力;8月,招商大会吸引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核心渠道商,为首款车型上市铺就销售通道;9月,品牌官宣当天,首款车型刚在新疆吐鲁番完成41天极端测试;11月广州车展前一天,品牌首秀。

项目推进如此快速,源于双方每次争执最终都以用户需求为唯一裁判。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追求极致——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这个理念已刻在双方团队的基因里。

靳玉志分享了研发中的3个特别的故事,里面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但藏着启境“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产品哲学——不让用户在安全与智能、设计与空间、驾趣与舒适之间做选择题,而是要做每一项都达到行业天花板的六边形战士。

第一个故事:比国标严96倍的电池安全。

启境最初的方案,是广汽弹匣电池+宁德时代电芯,这已经满足新国标要求。但华为团队却提出了更苛刻的标准:用户要的不是符合国标,而是万无一失。

于是,双方联合制定了魔鬼测试清单,华为从电芯设计、热电安全等5个维度,提出144项设计要素和86大项电池包测试标准。其中,浸水试验要达到国标的96倍(国标浸水30分钟,启境测试2880分钟),盐雾试验是5倍,机械冲击是2.8倍。

“当时,华为电池团队拿出标准时,他们自己都忐忑,怕我们嫌成本高、讨价还价。”刘嘉铭回忆道,“但我们只有一句话——照单全收。”

为了验证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团队首创“四综合耐久测试法”,即把湿热交变、高温高湿、振动、充放电等4种极端环境叠加,连续测试1200小时。“现实中可能遇不到这么极端的情况,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风险,我们就要用百分之百的投入去规避。”靳玉志说。

第二个故事:为3厘米死磕的车身设计。

启境的产品定义是年轻、运动,设计团队提出把车身压低3厘米,营造低趴的跑车姿态。但车身压低,内部空间必然被压缩,市场上多数运动型车都逃不过好看但顶头的痛点。有人说要么保造型、要么保空间,但启境的目标是“既要又要”。

双方团队立即开启毫米级攻坚:座椅团队把座椅厚度压低5毫米;底盘团队重新优化悬架布局抠出3毫米;前机舱盖设计用轻量化材料,再省出2毫米,同时增大轮毂尺寸,让车身姿态更协调。

团队把市面上所有运动型车都试了个遍,把每辆车的头部、腿部空间都量了数据,最后一点点地凑,硬是在车身压低3厘米的同时,保证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比同级车多两指。“现在再看这款车,既有时尚的低趴姿态,又不会让用户感觉像蹲板凳,这就是较真的价值。”靳玉志说。

第三个故事:拍桌子后磨合出的底盘调校。

广汽有28年造车底蕴,机械底盘调校是强项;华为有数字底盘引擎,软件算法是长板。但二者结合时,矛盾就来了:广汽团队觉得机械调校更稳,侧重舒适;华为团队认为数字算法更灵,侧重驾趣。随后,双方争执到拍桌子,甚至甩门而出。

见此,靳玉志和閤先庆(现任广汽集团总经理、启境董事长)索性暂停调校,带团队喝咖啡聊初心——启境的目标是开得爽、坐得舒服,而不是争谁对谁错。

后来,双方达成分工:广汽负责底盘调校逻辑定义与硬件落地,华为负责软件算法优化,把动力、制动、车身控制全域融合。光是悬架参数,就调了1100多项,每一项都经过激烈驾驶和家庭乘坐双重验证。

今年9月,在襄阳试车场,靳玉志和刘嘉铭亲自试驾,验证80公里/小时过急弯不侧倾,连续避障时车身稳定,后排家人感觉不到颠簸。“那一刻,所有争执都值了。”靳玉志说。

这3个故事只是启境研发中的缩影之一。一年来,近百人的设计团队打磨造型,超200人的测试团队跑遍全国极端环境,华为乾崑的8000人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这也说明,启境的产品力,不是靠堆配置,而是靠死磕细节,一项一项地“吵”出来的。

当聚光灯下的启境完成首秀,这场跨越科技与制造的深度共创,为一款新车诞生赋予更具生命力的意义。

从福特流水线开启汽车普及的第一次革命,到丰田精益制造重塑品质标准的第二次革命,再到特斯拉引领纯电转型的第三次革命,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源于对行业痛点的突破性解决。

如今启境登场,正是世界汽车工业第四次革命的鲜活注脚——它以深度共创打破边界、以极致产品回应需求,让新汽车时代从电动化上半场,稳稳迈入智能化下半场。

这场革命,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独舞,而是科技力量与制造底蕴的交响,而启境,已然站在这场新革命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