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废了”?这波调整里,藏着行业和公司的真问题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14:31:52 阅读量:0

最近不少人说“卧龙电驱废了”,打开行情软件一看,它最近半个月跌了15%,确实有点蔫儿。但要说“废了”,倒也不至于——这波调整不是公司不行了,是行业和市场的“阶段性阵痛”,里面的门道得掰扯清楚,才知道是真不行还是“错杀”。

先得说清楚卧龙电驱是干啥的:它是国内工业电机的龙头,七成业务是给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做驱动电机,剩下的是传统工业电机。今年前三个季度,它营收涨了12%,净利润涨了8%,看着还行,但问题出在“四季度的预期”上。

“卧龙电驱废了”?这波调整里,藏着行业和公司的真问题-1

第一个问题是“新能源车电机的价格战”。今年国内新能源车企打价格打得凶,连带着供应链也得降成本——比如某新势力车企,把驱动电机的采购价压了10%,卧龙是它的主力供应商之一,这部分订单的利润直接薄了一层。更关键的是,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到45%,增速没前两年快了,电机的“增量市场”没那么猛,卧龙的新订单增速从上半年的25%掉到了三季度的18%,市场自然会担心“后续增长跟不上”。

但这里有个被忽略的点:卧龙的“高端电机”没卷进去。它给工业机器人做的伺服电机,毛利率能到35%,比新能源车电机高10个点,而且这部分订单今年涨了40%——国内工业机器人今年销量涨了22%,高端伺服电机还是进口为主,卧龙是少数能替代的国产厂商,某头部机器人公司的新机型,已经把卧龙的电机列为“核心供应商”。这部分业务是“增量中的增量”,只是现在占比还不到20%,没撑起整个公司的股价。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传统业务的库存周转”。卧龙的传统工业电机(比如给风机、水泵用的),今年三季度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涨到了52天——不是卖不出去,是下游工厂的“去库存周期”。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库存都有点高,三季度开始主动降库存,下单速度慢了,但需求没消失:比如钢铁行业的节能改造,今年要完成30%的电机替换,卧龙的高效电机占了这个市场的15%,只是订单从“集中下”变成了“分批下”。

最近还有个变化:10月发改委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前把高耗能行业的低效电机全换成高效的,还给了每千瓦200元的补贴。卧龙的高效电机刚好符合标准,某钢铁厂已经下了1.2亿元的订单,只是这笔订单要到四季度末才确认收入——市场现在没看到这笔钱,所以先把股价压下来了,但等收入确认的时候,肯定会有反应。

第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海外业务的汇率影响”。卧龙的海外营收占了40%,主要是欧洲和东南亚。今年欧元对人民币跌了3%,东南亚货币也跌了2%,这部分业务的利润换算成人民币,就少了差不多5000万元。但这是“短期波动”——欧洲的工业复苏已经开始了,德国10月制造业PMI涨到了48.7(接近荣枯线),卧龙在德国的子公司,11月的订单已经比10月涨了12%;东南亚那边,某光伏企业的新工厂,已经订了卧龙的200台电机,这些订单都是“美元结算”,汇率影响会越来越小。

有人可能会问:那这波调整到底是“坑”还是“机会”?得看两个信号:一是新能源车电机的价格战会不会止稳——某车企已经说“12月不再压价”,供应链的利润空间会慢慢回来;二是高端伺服电机的订单占比能不能涨到30%——卧龙的新产线12月投产,产能翻一倍,刚好能接住机器人公司的订单。

这里得说句实在话:卧龙不是“妖股”,是“行业龙头”,它的涨跌跟着行业走。现在的调整,是市场把“短期问题”放大了,但公司的基本盘没坏——高端业务在涨,政策在托底传统业务,海外订单在恢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最后说说政策的事儿:10月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方案》里,不光有电机替换的补贴,还要求“培育3-5家全球领先的电机企业”,卧龙刚好在名单里。这不是空口号,去年入选类似名单的企业,都拿到了专项贷款和税收优惠,卧龙今年已经拿到了2亿元的低息贷款,用来扩高端电机的产能。

其实不管是卧龙还是别的行业龙头,股价调整都是常事儿,关键是看“调整的原因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不行”。卧龙这波,明显是前者——行业有政策托底,新业务有增量,只是市场现在没看到“马上兑现的利润”。

你觉得卧龙这波调整,是该等一等还是趁机进点?或者你对工业电机行业有别的看法,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投资有风险,须谨慎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