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一半,雷诺要用26.4%的股份换中国车企的技术与资金,这笔买卖挺划算。
11月3日,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与中国吉利汽车同时宣布,吉利正式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的股份。雷诺集团保持控股地位,并继续将这家子公司纳入财务报表。
就在同一天,雷诺增长官Fabrice Cambolive向媒体透露一个重要消息:雷诺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洽谈合作,其中包括中国奇瑞汽车。

这位高管说得直白:“此类合作显然是双赢的”。
01 巴西联姻
雷诺与吉利的这场“联姻”酝酿已久。今年2月,吉利控股就已宣布计划作为少数股东投资雷诺巴西公司。

直到11月3日,这场合作才正式敲定。

根据协议,吉利将能够利用雷诺巴西的工厂和销售网络,加速其在拉美市场的扩张。
雷诺则看中了吉利的GEA新能源架构,打算借助这一平台扩展巴西市场的零排放和低排放车型产品线。
02 共赢逻辑
看似各取所需的合作,背后藏着雷诺的焦虑与吉利的野心。
雷诺巴西公司位于巴拉那州的工厂,年产能高达40万辆,但产能利用率只有约50%。这么大的闲置资源,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对于吉利来说,通过这次合作,它能够快速获得巴西本地化生产、销售和服务资源。这比自己从零开始建立网络要快捷得多。
吉利EX5电动SUV已经通过雷诺的经销商网络在巴西销售。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大幅降低了海外扩张的成本与风险。
03 下一个伙伴
就在与吉利签约的当天,雷诺增长官Cambolive透露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雷诺也在与奇瑞等车企探索类似合作。
这种“同时与多人交往”的策略,显示了雷诺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的布局思路。
据彭博社10月的报道,奇瑞与雷诺的谈判焦点集中在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合作计划。
奇瑞可能利用雷诺在哥伦比亚的工厂生产内燃机汽车,大部分产品将贴牌雷诺品牌,其余则以奇瑞品牌出售。
04 中国车企出海新模式
雷诺与两家中国车企几乎同步推进的合作,折射出中国车企出海模式的重要转变。
从最初的简单出口,到建立全资子公司,再到如今与国际车企开展深度合作、入股当地成熟企业,中国车企的国际化战略正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限于南美市场。雷诺与吉利此前已有多个全球合作项目,包括联合投资雷诺韩国公司以及共同成立浩思动力。
中国车企从“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赢”,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05 南美战场
南美市场,特别是巴西,已成为全球车企的必争之地。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巴西汽车注册量占拉丁美洲总注册量的40%以上。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众多车企布局。
中国车企纷纷进军巴西市场: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已投入运营,第一阶段目标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
长城汽车的巴西工厂也已投产,年产能达5万辆。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雷诺选择与中国车企合作,无疑是为了巩固其在南美市场的地位。
巴西圣若泽杜斯皮尼亚伊斯的Ayrton Senna工厂里,机器人臂即将同时组装吉利和雷诺两种品牌的汽车。
而雷诺的增长官Cambolive已经飞往中国,与奇瑞探讨下一场“联姻”的可能性。
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只有一半,换作是你,也会想办法找几个合作伙伴来填满它,对吧?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