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一度被认为会彻底取代燃油车。但现实是,油车的市场主导地位仍稳固,两者还会长期共存。可一个意外现象正在发生:不少传统汽修厂正被电动化浪潮冲击,陷入生意冷清、生存艰难的困境——电车没干掉油车,反倒先“逼退”了一批汽修厂。
一、传统汽修厂的“饭碗”,全靠燃油车的“复杂”
传统汽修厂(尤其是街边小店)的核心生意,全依赖燃油车的机械构造:
1. 故障点多,维修需求足

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油路、电路等,是一套庞大复杂的机械系统,小到换机油机滤、火花塞,大到发动机大修、变速箱维修,故障点遍布各处,车主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来修理厂“报到”。
2. 技术门槛适中,易上手
除了高端诊断需要专业设备,基础维修如换刹车片、电瓶、处理小电路问题等,技术要求不算高,是大多数汽修厂的“常规操作”,也是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3. 配件体系完善,利润空间足
燃油车配件种类繁多,从原厂件到副厂件选择丰富,配件销售+维修服务的模式,让汽修厂能赚到不少利润。
可以说,燃油车的“复杂”和“易出故障”,养活了无数传统汽修厂。
二、电车的“简单”与“省心”,成了汽修厂的“噩梦”
电动汽车的结构,几乎从根源上切断了传统汽修厂的生意:
1. 核心部件少,故障点大幅减少
电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油路、排气系统,核心只有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这三大部件集成度高、可靠性强,且普遍享受8年/15万公里以上的质保,在质保期内几乎不用维修。
2. 日常保养需求锐减
燃油车必备的换机油机滤、火花塞、正时皮带等保养项目,电车全不需要。电车保养只剩检查电池、轮胎、刹车等少数项目,频率低、成本低,车主几年都不用去一次修理厂。
3. 维修门槛高,普通汽修厂接不了
“三电系统”涉及高压电,维修需要专业技术、安全培训和专用设备,不是传统汽修师傅懂点机械原理就能搞定的。而且车企通常只授权特约维修站处理核心故障,普通汽修厂根本没机会承接。
对汽修厂来说,电车是“省心了车主,饿死了自己”——过去的常规生意,全没了。
三、汽修厂的困境:生意被分流,利润大缩水
随着电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传统汽修厂的日子越来越难:
- 靠换机油、修电路、换配件的“散活”维持的小店,客户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一整天都没生意;
- 电车的核心维修被车企授权店垄断,普通汽修厂只能接些洗车、补胎、钣金喷漆的边缘业务,利润薄得可怜;
- 虽然路上油车还很多,但电车抢走了一部分潜在客户,加上油车可靠性也在提升,整体维修需求在下降,汽修厂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不少汽修厂老板吐槽:“以前靠油车维修养家糊口,现在电车越来越多,生意直接少了一半,再不想办法转型,只能关门了。”
四、转型是唯一出路:汽修厂该如何破局?
电车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逆的,传统汽修厂想活下去,只能主动转型:
1. 拓展非维修业务
增加洗车、美容、贴膜、改装、轮胎更换、钣金喷漆等业务,这些业务不受燃油车、电车的影响,能稳定吸引客户。
2. 升级技术,承接电车维修
投入资金让师傅参加电车维修培训,购买专用设备,争取成为车企授权维修点,承接电车的基础保养和简单故障维修。
3. 聚焦存量油车市场
深耕周边社区的燃油车车主,提供上门取送车、快速维修、优质服务,靠口碑留住老客户,毕竟目前油车仍是主流,还有多年的维修需求。
结语:电车浪潮下,汽修厂的“生死转型”
电车没干掉油车,但确实重构了汽车后市场的规则。传统汽修厂的困境,本质是技术变革带来的行业洗牌——那些只懂机械维修、不愿升级的修理厂,终将被淘汰;而主动适应趋势、提升能力的,才能在变革中活下去。
这场转型对汽修厂来说很艰难,但也是一次升级的契机。毕竟,无论汽车怎么变,车主对维修、保养、服务的需求一直都在,关键在于汽修厂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