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埃安i60的实车到店消息,说实话有点意外。广汽埃安这几年在私人消费市场存在感一直不太强,毕竟满大街的网约车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但这次i60无论是增程版12.68万起、纯电版11.98万起的预售价,还是那个能跑1240公里的综合续航,都明显是冲着主流家用市场来的。
从技术层面看,i60最大的突破就是终于上了增程系统。1.5L增程器配180kW电机,纯电续航210公里,亏电油耗5.5升,这些数据放在12万级别相当能打。要知道现在很多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也就100公里出头,i60这个210公里基本上覆盖了城市通勤的绝大部分场景。纯电版给了150kW和165kW两个版本,电池组选择也比较灵活,这种策略很聪明,既照顾了预算有限的用户,也给追求性能的留了空间
用户最关心的空间表现,i60的2775mm轴距在紧凑型SUV里属于上游水平。前排那个8层材料打造的“大沙发”座椅,还带按摩通风加热,这些配置以往都是20万以上车型才有的。后排可调角度和小桌板的设计很实用,明显是针对家庭用户带孩子、长途出行的需求。
说到市场,今年10-15万价位的新能源车竞争已经白热化。比亚迪元PLUS、深蓝S7、零跑C11都在这个区间布局。i60选择这个时候入场,价格定得比预想的还要低,看来埃安是下定决心要撕掉“网约车专属”的标签。毕竟光靠B端市场撑不起长远发展,私人消费市场才是未来。

政策方面,明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还会延续,但门槛肯定会提高。i60选择在年底前预售,应该也是想抓住政策窗口期。而且增程版的出现让它在没有充电条件的地区也有了销售底气,这点对三四线市场特别重要。
从行业风向来看,今年开始各家都在推增程车型。理想带火了增程概念,现在连埃安这样的传统电动品牌也跟进了,说明市场对纯电的续航焦虑依然存在。i60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选择,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很务实。
放在国际视野里看,中国品牌在10-15万价位的新能源车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同价位的合资品牌要么是纯电续航短可怜的插混,要么是配置寒酸的纯电。i60这样的产品如果放到欧洲市场,价格至少翻倍还不一定有这个配置水平。

不过最后还是要泼点冷水。埃安的品牌溢价能力相比比亚迪、吉利这些一线品牌还有差距,i60虽然参数漂亮,但实际驾驶体验、质量稳定性都还是未知数。而且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叫好不叫座。更关键的是,当所有车企都在堆配置、拼参数的时候,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更低的价格?更长的续航?还是更智能的体验?i60选择用“车外投影”这种花哨功能当卖点,到底是真的创新还是噱头大于实用?
留给读者思考的是:当新能源车的竞争进入肉搏战阶段,我们选车的时候更应该关注什么?是那些看起来炫酷的黑科技,还是基础的三电品质和售后服务?如果只是为了长续航和低价格买单,会不会又陷入几年前“PPT造车”那样的循环?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