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没坐热,车企先报警,消费者成“麻烦制造者”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16:25:01 阅读量:0

去年秋天,浙江一位车主去提新车,刚打开车门就发现座椅上有油渍,漆面有磕碰,门缝也歪得明显,这位车主向销售指出车辆存在问题,销售没有解释就直接报警,警察到场后查看情况,认为车主没有过激行为,因此没有立案处理,但这件事传开后引起公众议论,人们觉得车企动用警方来应对客户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件事不是偶然发生的,许多汽车企业嘴上总说提供"终身质保"和"百万工艺",但在合同里悄悄加上了很多免责条款,比如把"自然磨损不算在内"或"细小瑕疵不赔"这些内容都写在不起眼的地方,普通购车人很难看懂这些专业条文,一旦签字就等于接受了全部条件,消费者想要维权就得打官司,既花费时间又消耗精力,最后可能连付出的律师费都收不回来,大家都心知肚明,较真计较不如忍气吞声来得实际。

法务部门现在做的事情,早就偏离了帮客户解决问题的初衷,他们忙着在合同里设置漏洞,准备拒绝理赔的固定说辞,让客户以为只要合同写了就算数,要是客户有意见,他们就拿出几十页的协议让人自己慢慢看,等客户看完早就没精力计较了,这次报警其实是这种套路的升级版,直接动用警察来吓唬人,目的很清楚:谁要提出质疑,就被当成找麻烦的人。

这背后是一整套流水线式的操作,销售部门夸大宣传来吸引顾客下单,生产环节为了节省成本一再降低质量标准,交车时用合同条款规避责任,法务团队接着用程序拖延消耗用户精力,有些企业分配给法务的预算比产品质量保障金还高,这种做法不是重视法律,而是害怕客户维权,产品本身不够好,就靠流程压制消费者。

新车没坐热,车企先报警,消费者成“麻烦制造者”-1

消费者花钱买的是车,不是找气受,有人愿意支持国产品牌,结果遇上交车就不管、维权就被当作挑衅的情况,特斯拉发现问题会主动召回车辆,比亚迪也会公开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一些车企宁愿花大钱请律师打官司,也不愿用心把车做好,这种对待用户的态度,早晚会让客户离开。

这件事发生在2025年第三季度,正好碰上工信部修订《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但新规还没正式实施,现有法律对“交付瑕疵”和“故意隐瞒”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楚,消协接到不少类似投诉,可因为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真正能解决的不超过一成,普通消费者想要维护自身权益,实在很不容易。

车企想要长远发展,就别总琢磨怎么堵住消费者的嘴,车子好不好,用户心里最清楚,靠报警、签合同、拖延时间这些办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人觉得企业连面对问题的勇气都没有,用户不是对手,是来买车的客户,把消费者当成敌人,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车企自己。

新车没坐热,车企先报警,消费者成“麻烦制造者”-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