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想选纯电的静谧经济,又怕长途补能焦虑;想选增程的补能自由,又担心亏电后动力衰减、噪音明显?
当增程市场还陷在“续航数字竞赛”与“技术路线之争”的双重博弈中,小鹏汽车的入局,选了一条不跟风的差异化路径。2025年11月6日,鲲鹏超级增程技术与小鹏X9超级增程版同步发布,没有堆砌浮夸的参数噱头,而是以十一年纯电技术积累为根基,直面行业长期没解决的核心痛点,给增程路线的进化,交出了一份务实的答案。
增程技术的本质争议,始终围绕“如何平衡纯电体验与补能自由”展开。早期增程车型靠“可油可电”快速打开市场,但小电池带来的纯电续航焦虑、亏电后的动力疲软、增程器介入时的噪音震动,慢慢成了用户体验的“绊脚石”。

随着纯电技术快速迭代,800V高压平台与超快充网络越来越普及,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增程车型的生存空间。这也让行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增程到底是权宜之计的过渡方案,还是能持续优化的体验载体?
小鹏给出的答案,藏在“最好的增程源于最好的纯电”这一技术逻辑里。作为深耕纯电领域的企业,它没有跟风“堆大电池”——不像有些车型靠堆砌电池追求续航,反而让车身变重、空间缩水,还增加了购车成本。而是通过技术集成与精细化管理实现突破。
63.3kWh超快充电池搭配60L大油箱,既实现了452km的CLTC纯电续航——对三口之家来说,日常接送孩子、买菜、周末周边游,一周下来完全不用碰油,电费比油费省一半;又以1602km的综合续航,解决了长途出行的补能顾虑。更关键的是5C+800V超充技术的应用,充电12分钟就能补能70%,让增程车充电像加油一样快,彻底摆脱了“慢充依赖”的固有局限。
对于增程用户最敏感的亏电体验,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思路是“系统协同”而非单一部件升级。第三代1.5T高效增程器、全栈高集成高压油冷发电机,再加上800V混合碳化硅电驱系统,让车辆即便亏电,也能保持150km/h的高速巡航能力,打破了“亏电即弱动力”的固有印象。
而综合油耗领先同级15%、6.4L的WLTC亏电油耗,也回应了市场对增程车型“高速不省油”的质疑。这种效率提升,不是靠更大的电池,而是源于硬件集成与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深度优化。
作为技术落地的载体,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产品逻辑,自始至终围绕家庭出行场景展开。MPV的核心诉求就是空间与舒适性,9合1超集成后桥设计的应用,让后桥空间利用率达到95.8%——即便集成了排气系统、空气悬架、后轮转向等多重配置,也没占用车内空间,三排乘客都能舒展坐姿。
二排零重力座椅能让长辈长途乘坐不劳累,三排电动折叠设计则能放下婴儿车、露营装备等大件,完美适配家庭出行的多样需求。而跨越20个国家、累计2000万公里的全球测试,也为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提供了实打实的背书。
在智能化与安全性层面,小鹏X9超级增程版延续了品牌优势。Max版本升级的图灵芯片带来750TOPS算力,Ultra版本新增的三颗图灵芯片强化了辅助驾驶能力,这种配置不是追求算力冗余,而是针对家庭出行的场景优化——比如高速巡航时的跟车、拥堵路段的避让,能减轻家长开车的疲劳。
车身87%的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9个安全气囊,再加上符合中欧五星标准的设计,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正好契合家庭用户对出行安全的核心诉求。
增程市场的竞争,早已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用”的体验之争。当部分企业还在纠结技术路线的优劣时,小鹏的实践证明,不管是纯电还是增程,技术的核心价值永远是解决用户痛点。
鲲鹏超级增程技术没有回避增程的先天局限,而是通过纯电技术的迁移与创新,把纯电体验的优势最大化,同时补齐了补能与长途出行的短板。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技术迭代,或许比单纯的参数竞赛,更能推动行业进步。
对于消费者而言,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推出,提供了一种更均衡的选择:日常通勤能享纯电的静谧与经济,长途返乡不用焦虑补能与动力,家庭使用兼顾空间、舒适与安全。
而对于行业来说,这种基于深厚技术积累的差异化创新,也为增程路线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增程的价值不是替代纯电,而是通过技术优化,成为更符合多元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这样的产品实践,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行业意义。说到底,家庭出行的核心需求从不是“极致参数”,而是“全程安心舒适”。小鹏X9的增程方案,或许正是这种需求的精准回应——你觉得增程车的终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