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挖孔机盖专利获授权背后藏着怎样的设计玄机
从维权群到专利局一场设计的"华丽转身"

凌晨两点我正刷着手机突然看到一条推送"小米汽车挖孔机盖外观专利获授权"我揉了揉眼睛心里嘀咕这不是去年5月闹得沸沸扬的SU7 Ultra"挖孔机盖"事件吗当时维权群里400多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现在怎么又搞出专利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打开手机点开新闻看到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11月11日获得"汽车的机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摘要显示设计要点在于形状机盖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开孔与SU7 Ultra的机盖设计高度相似
我猛地坐直身子想起去年5月那个深夜一位车主杨雷在维权群里发来消息"我花了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就是看中了能辅助散热提升下压力的功能结果提车后拆解发现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内部结构和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
当时有汽车博主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盖在上面的纸巾毫无反应这说明什么所谓的"双风道"可能只是个营销噱头

从维权风波到专利布局小米的"补救"策略
小米汽车对SU7 Ultra的"挖孔机盖"争议曾于5月8日发文致歉表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他们承诺未交付订单可改回铝制前舱盖已提车车主赠送2万积分
小米SU7 Ultra最低售价:52.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2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35.98万起 | 110辆现在小米又把这个设计申请了专利这究竟是"真创新"还是"亡羊补牢"有业内人士分析小米汽车可能是在为后续设计提供法律保障避免被其他车企模仿
有趣的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雷军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小米在智能生态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但这次的"挖孔机盖"专利似乎有点"打脸"毕竟之前还为设计与实际不符道歉
设计背后是创新还是"经典复刻"
翻开专利文件这个"汽车的机盖"设计与传统燃油性能车的视觉语言高度相似在保时捷911或法拉利488上类似的机盖开孔常用于优化散热或减轻重量同时赋予车辆强烈的运动感
小米将这一元素融入电动汽车设计既是对性能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美学的重新定义但问题来了电动汽车的散热需求与燃油车不同这种设计真的能带来实际功能提升吗
据小米此前透露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配车主可在10月获得"空气动力学免费升级服务"相应前舱空气动力学升级套件可智能控制前舱空气流量在高速行驶下实现空气定向导流进一步提高整车下压力
但很多车主表示这个"空气动力学升级"听起来很高级实际体验却很一般一位车主调侃道"开孔能导流我用手机对着吹风都吹不进去这下压力怎么来的"
未来趋势设计与功能的平衡点
小米汽车的专利布局正在形成体系此前SU7已获得"整车"外观专利授权车标外观专利也已获授权现在机盖专利的获得表明小米汽车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外观设计保护体系
但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好看"层面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除了电池续航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设计也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但设计创新必须与实际功能相匹配
小米SU7 Ultra最低售价:52.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2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35.98万起 | 110辆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的"挖孔机盖"争议其实反映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在追求外观创新的同时确保功能实用性毕竟消费者不是来看"装饰品"的而是来买"能用的车"
你认为小米的挖孔设计是创新还是噱头
小米汽车挖孔机盖专利获授权这件事看似简单背后却折射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深层问题设计创新与功能实用之间的平衡
从专利角度看小米显然在布局自己的设计语言但从消费者角度看如果设计不能带来实际价值那只能是"好看的摆设"
我很好奇你认为小米的挖孔机盖设计是真正的创新还是仅仅为了营销的噱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