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MPV市场归为“爸爸的车”,顶多再加个“老板的专座”。最近朋友圈里,比亚迪的M9和名为“夏(图片|配置|询价)”的新车刷屏,讨论声特别热闹:谁才是新一代的“便宜大碗”?价格在二十多万,按以往印象,这个价位很难把按摩座椅、智能驾驶、云辇底盘、完整的家用舒适配置都装进去。比亚迪这次把这些硬件一股脑塞进来,确实值得重新把这类车放到家庭购车清单里认真考虑。
外观和标识上能看出比亚迪在做两条线路。M9放弃那种老练的庄重,采用更年轻的设计语言:大面积点阵格栅、运动化包围、熏黑灯组,车头有一丝锐利的感觉。海外市场版和国内版在车标处理上有区分,短时间里给人“换脸”的直观感受,但本质是为不同市场做适配。落地到城市里,M9比起老款商务MPV更有回头率,邻居看到会多问一句是不是新款纯电。外观不会让传统MPV买家觉得尴尬,反而把家庭出行的一面往年轻化方向拉了一步。

车内配置是吸引眼球的重点。全液晶组合仪表搭配超大中控屏,副驾配备的独立屏幕在长途乘坐里能分担娱乐任务。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支持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老板键一按,后排就能变成影音舱,孩子坐上去会问这车能不能住人。第三排角度可调,坐入身高接近一米八的乘客也不再是“罚站位”。充电方面,部分位置支持无线充电,但储物格深度设计偏浅,手机在急刹时可能需要多留心。中控处的“冰箱”能放两瓶饮料,天幕带来更好的光线感,这些细节在家庭日常场景里确实能提升体验。
空间数据说话:轴距3045mm,车长约5.1米,真正能做到七座实用。朋友试驾后的反应集中在对第三排坐姿的改观,“七座不再等于挤”。但体积带来的副作用是城市停车和掉头难度上升,狭窄的停车位需要预判。对于需要频繁在市内穿梭并且停车受限的家庭,这点要提前考虑。若是注重周末出游、带老人孩子出行,这种车的空间优势会比日常停车的烦恼显得更值。
动力系统采用第五代DM插电混动方案,1.5T发动机搭配前置电机。不同版本在电池和纯电续航上有明显差别:有版本纯电续航标称最高218公里,也有更短的配置面向海外市场把电池容量压缩到约100公里续航以降低成本。亏电状态下,整车油耗能做到每百公里大约5.3升左右,对比传统纯油MPV在城市通勤的花费有明显优势。直线加速感受上,缺少高性能电机和多挡混动结构,暴力加速不是强项,实测也更偏向稳重和平顺,这种调校更契合家庭满载出行的需求。

底盘技术是这次被重点宣传的卖点之一,云辇-C带有摄像头预瞄功能,可以提前读懂路面并调节悬架应对坑洼。真实路况下,这种主动式调节能显著降低通过减速带和坑洼路段时的颠簸感。和传统靠弹簧和人工调教的悬架相比,这套系统在城市复杂路况里体现出的舒适度更直接。安全配置里包括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智能泊车等辅助功能,厂方把驾乘的主动防护也放进了标配思路。视线盲区方面,A柱设计偏粗,影响掉头视野,开车时需要格外留心这一点。
价格与定位上,这两款车把“性价比”做成了明确卖点。相比起花更高预算去买腾势D9或别克GL8的高配版本,这两款车把家庭常用的舒适和省钱需求放在前面。M9的配置取向稍偏豪华一些,按摩座椅和影音套件放得更足;“夏”则在续航上拉开差距,把纯电里程做到了更高值,适合更看重城内零油耗使用场景的家庭。有人会把这两款车看作两头不讨好:既不是极致商务的“老板车”,也不是微面那种单纯载人载货工具。对家庭用户来说,这种妥协往往是实用和经济的权衡。
用车体验落到具体场景就能看清价值点。家里人多且经常短途出游的家庭,充电条件允许的日常通勤几乎可以实现零油耗;周末带着行李跑远一点,插混系统又能把续航和油耗拉回合理区间。坐乘舒适性在长途中变得更明显,按摩座椅和独立后排屏幕让长时间旅途不那么乏味。短板在于城市停车和掉头的便利性,购买前要确认小区车位和停车场适配情况。市场销量目前呈现观望状态,消费者在“续航长的夏”与“配置更丰富的M9”之间做选择,偏好差异会决定各自的受欢迎程度。

回到最初的话题:MPV被贴上“爸爸车”的标签并非没有道理,家庭用车的确注重稳重和实用。眼下这两款车把过去在高配上才出现的舒适和智能化功能提前下放到二十多万的价位上,让不少家庭在选择七座车时多了新选项。空间、舒适、油耗控制和底盘平顺性是这次改款的关键点,城市使用的便捷性和停车适应性依然是购买时需要衡量的现实问题。若把这几项放在天平上衡量,家庭日常需求往往会偏向选择更能省心省钱的那一款,这也正是M9和“夏”想要抓住的那类买家。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