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汽车产业或准备购车的朋友请注意!工信部近期重磅发布3份道路机动车辆准入政策征求意见稿(《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分别聚焦企业准入、产品准入及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修订。这波新政不仅重塑车企竞争格局,更直接关系到产品安全与消费权益。咱们就系统拆解政策关键。
公开征求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先明确一个前提:现行《企业审查要求》《产品审查要求》是2019年6月实施的,已支撑行业发展6年;《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定》更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规范。此次修订绝非临时调整,核心源于三大刚需。
划重点:原政策已无法完全适配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此次修订是“补短板、提标准、优管理”的系统性升级
1. 适配产业变革:汽车产业正加速与能源、通信融合,自动驾驶、OTA升级等新技术普及,但也带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新风险,旧标准对这些“新能力”“新风险”缺乏明确要求;
2. 整合管理体系:近年工信部围绕智能网联试点、软件升级管理等出台多项零散政策,此次将其统筹纳入准入审查,实现“一件通办”,提升管理效率;
3. 守住质量底线:部分车企为抢市场压缩研发、降低零部件标准,导致售后保障不足。新政通过加严准入,从源头遏制非理性竞争。
二、政策制定逻辑:如何保证科学落地?政策不是“拍脑袋”制定的,整个过程贯穿“调研-座谈-完善”的闭环:2025年启动后,工信部联合行业机构、专家组建专班,多次赴头部车企、检测机构实地调研,收集一线意见后反复研讨修订。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确保政策既守得住底线,又贴合行业实际。
三、《企业审查要求》核心修订内容《企业审查要求》是此次修订的重中之重,核心遵循“四个坚持”原则:系统谋划保稳定、严守底线保质量、问题导向优细节、顺应变革促升级。具体通过“一提高、一增加、三优化”落地。
✅ 一提高:直指智能化网联化能力!明确企业必须具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OTA升级、自动驾驶等核心能力,同时强化售后保障要求,准入门槛显著提升;
✅ 一增加:新增“集团化管理”条款!明确集团下属企业的能力认定标准,既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支持优势车企做大做强;
✅ 三优化:① 合并新能源汽车准入要求,新增新能源特种车底盘企业标准;② 规范货车上装委托加装管理,解决行业乱象;③ 按不同车型特点调整研发、生产设备,要求更精准适配实际。
如果说《企业审查要求》管“车企能力”,那《产品审查要求》就直接管“车的质量”,修订逻辑可概括为“守底线、补空白、促创新”
1. 守底线:优先纳入可靠性等安全质量标准,比如通过准入要求倒逼车企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直接保障消费者权益;
2. 补空白:更新旧标准、明确模糊条款,把以往分散在管理文件中的要求整合进来,让审查更精准;
3. 促创新:对新兴技术采取“包容审慎”态度,预留制度通道,避免政策成为技术创新的“绊脚石”。
最后总结:新政对各方影响几何?这波新政本质是“扶优汰劣”,对不同主体影响清晰:
对车企:技术薄弱、靠“偷工减料”竞争的中小车企将被淘汰,具备智能化、网联化核心能力的头部企业更具优势;
对消费者:买车更放心!质量安全、售后保障有了更严准入约束,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更规范;
对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集中,规范竞争环境,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