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零跑汽车官方直接甩了三个字:“不实信息”。创始人朱江明也紧跟着辟谣,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没这回事。
其实这戏码八月份就演过一回了,当时一汽也是立马否认,零跑倒是留了点余地,只说了句“不予置评”。
可这回,连那点余地都没了,双方口径齐刷刷的,直接打脸那些说“方案已获批、11月17日就官宣”的爆料。
传闻传得有鼻子有眼,说什么一汽要通过定向增发一步步吃进零跑股权,最后要当上第一大股东。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可仔细一想,零跑现在的股权结构,可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朱江明和一致行动人还握着近25%的股份,第二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就是那个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合并的全球巨头)占了21.26%。
一汽要想当老大,得跨过Stellantis这一关,这里头涉及的可不只是钱,还有复杂的资本运作和各方平衡,没那么容易。
那为什么这种传闻一而再、再而三地冒出来?说到底,还是因为双方确实越走越近。今年3月,零跑和一汽签了战略合作备忘录,白纸黑字写着要一起搞新能源车开发。

已经有实锤了,红旗有款代号G117的车型,用的就是零跑的技术平台。零跑的财报里也提了,双方第一个合作车型已经启动,计划2026年借一汽的渠道卖到海外。
技术输出这块,零跑是玩真的,它的LEAP 3.5架构已经授权给一汽用了,合作车型B10甚至都量产了。

再看一汽,它确实着急。2025年1月到10月,一汽自家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才10%,这数字在如今这市场,压力太大了。
自己从头研发,时间耗不起,风险也大,直接拿零跑现成的、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平台,无疑是条快车道。
而零跑呢,虽然今年势头很猛,10月交付量破了7万,连续八个月当上新势力销冠,上半年还实现了盈利,成了蔚来、小鹏之后第二家赚钱的新势力,但它缺的正是像一汽这种老大哥的供应链、生产能力和海外渠道。
尤其是Stellantis入股后,零跑的国际扩张明显加速,如果能再绑上一汽的资源,无疑是如虎添翼。
但合作归合作,控制权是另一回事。朱江明多次公开强调要“坚持独立发展”,看得出他对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有着极强的掌控欲。
对零跑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技术换市场”,用我的核心技术,换取你一汽的制造和渠道资源,但公司的方向盘还得握在自己手里。一下子把控权交出去,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这收购传闻一次次被否,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深度合作的需求是真实的,但现阶段,远没到要卖身那一步。
资本市场对这类消息总是敏感,8月传闻一出,零跑股价还小涨了一点。但普通投资者真得冷静,别被传闻带了节奏,一切还是得以官方消息为准。
这事说到底,反映的是当下新能源车行业残酷的洗牌现实。传统大厂急着补课,新势力有了技术优势后,也在寻找更强的靠山和更广的出路。
合作共赢是主旋律,但谁主导未来,还得靠实力说话。零跑用技术打开了合作的大门,这条路要是走通了,说不定能给其他新势力打个样。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