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终结!汽车对俄出口暴跌58%,从一车赚几万到如今保本都难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00:34:14 阅读量:0

一名中国汽车出口商站在堆满库存的停车场,摇头叹息:“以前一辆新能源车到俄罗斯,净利润大几万很平常,现在能不亏本就不错了。”

曾经的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俄罗斯,如今正经历一场寒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仅35.77万辆,同比骤降58%。俄罗斯已从中国汽车出口榜首滑落至第三位,被墨西哥和阿联酋反超。

---

01 政策巨变,税收重锤砸向汽车贸易

暴利终结!汽车对俄出口暴跌58%,从一车赚几万到如今保本都难-1

俄罗斯市场的急剧降温,始于一系列政策收紧。

2025年1月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关税从原来的水平大幅上调至20%-38%,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2637元)。

同时,车辆报废税上涨70%-85%,尤其在二手车领域,部分车型的报废税从130万卢布飙升至23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从11.4万元涨至20.8万元),涨幅近83%,且后续还会逐年上涨。

更为严峻的是,俄罗斯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因此飙升至30%,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攀升。

02 市场冰冻,从抢购热潮到观望情绪

多重压力下,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平均售价已大幅增高至33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25万元),汽车消费市场急剧降温。

有业内人士透露,许多俄罗斯客户开始对丰田、宝马等品牌重返俄罗斯市场抱有期待,采取了观望态度,这进一步影响了中国汽车的销售。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仅15.3万辆,同比跌幅高达59%。其中燃油车下跌58%,即便新能源车实现245% 的同比增长,但0.7万辆的总量根本无法弥补燃油车留下的市场缺口。

03 售后短板,口碑受损制约长期发展

售后服务跟不上也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在俄发展的关键因素。

早期俄罗斯客户购买中国智能电动车后,遇到车辆电池等问题时,经常无法得到及时维修,这对品牌和口碑产生了持续的负面影响。

部分中国车型在俄罗斯极寒环境下的适应性不足也被曝光,如低温环境下电池衰减率达15%,而德系车仅为5%;防锈工艺不足,涂层厚度仅0.2mm,盐雾测试72小时就会生锈。

04 出路何在,从贸易模式转向本地化深耕

面对困境,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品牌若想深耕俄罗斯市场,需要逐渐搭建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俄罗斯消费者的交流,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汽车。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转向本地化生产以规避高额关税。如长城汽车在图拉州工厂已实现65% 的本地化率,通过KD组装模式规避高额税费。

同时,市场多元化成为重要策略。墨西哥在今年前九月以41.0739万辆的出口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阿联酋则以36.78万辆位居第二,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但这或许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赚快钱”的贸易模式,转向深耕本地化的全球化战略的新起点。

在俄罗斯市场的这次“成人礼”,可能将助推中国汽车出海走向更成熟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