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中国汽车仅剩五强?何小鹏预言引爆行业生死赌局!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2 18:00:11 阅读量:0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一言激起千层浪,他用手指轻轻一挥,为中国汽车行业画下了一道生死线——十年后,仅有五家企业能够存活,其余都将沦为“Others”!

“再过10年,中国汽车厂家可能只剩5家左右。”何小鹏的这句话在2025年11月初迅速传遍整个汽车圈,仿佛向沸腾的市场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十年后中国汽车仅剩五强?何小鹏预言引爆行业生死赌局!-1

这已经不是第一位行业大佬做出此类预测。华为的余承东曾断言2030年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比亚迪王传福也曾警告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窗口期只有三至五年。

十年后中国汽车仅剩五强?何小鹏预言引爆行业生死赌局!-2

但何小鹏的“五强论”因其形象对比而更具冲击力——他直接将未来市场格局类比为手机行业:“什么小米、苹果、华为、OPPO、vivo——Others!”

01 五强争霸,一场价值万亿的生存游戏

何小鹏毫不客气地描绘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终局场景。他表示:“我讲的这5家是指5家强的,其他家都叫做Others。” 这种赤裸裸的划分方式让众多车企高管夜不能寐。

十年后中国汽车仅剩五强?何小鹏预言引爆行业生死赌局!-3

在这场生存游戏中,没有人敢说自己已经拿到了“船票”。何小鹏意味深长地指出:“我觉得没有人说已经拿到船票了,每一家都没有拿到船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行业淘汰赛的倒计时已经开启。何小鹏此前在罗永浩的节目中预测,中国的汽车行业淘汰赛大概还有五年时间。这意味着超过百家车企将在短短五年内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

背景是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1万辆,整车平均出口均价逾12万元。这是一个价值万亿的战场,赌注是企业的存亡。

02 赛道拥挤,谁能拿到最后五张船票?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惨烈。根据行业分析,未来可能形成“622”格局:60%市场份额由传统自主企业主导,20%属新势力企业,20%由外资与合资企业占据。

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模式,在新能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华为通过鸿蒙智行平台赋能模式开辟第二赛道;小米则携营销流量优势强势入局。

何小鹏特别提到了对小米进入汽车行业的期待,他认为小米进军汽车行业只是时间问题,并且具备成功的机会。这场竞争已经超越了传统车企之间的较量,演变成为科技巨头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对抗。

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汽车品牌本土市场份额已接近70%。参照韩国超90%、日本超75%的本土品牌份额,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但竞争动态激烈。

03 技术决战,AI与智驾的终极赛道

未来的竞争核心将是技术之争,而非简单的规模之战。何小鹏断言:“2025年,小鹏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并立下目标“下半年将率先实现L3级别全场景自动驾驶”。

汽车产业的竞争重心正逐步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成为新的竞技场。2024年,国内新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配量达1098.2万辆,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为47.9%。

AI大模型正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催化剂。以比亚迪、小鹏为代表的头部车企,通过AI大模型生成仿真场景数据,将极端工况训练效率提升数十倍。

“AI汽车会在全球迎来一个类似iPhone4的时代”,何小鹏如此判断。在这个时代,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演变为“最大规模的机器人载体”,具备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

04 生死时速,淘汰赛下的众生相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家车企使出了浑身解数。2025年9月,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首度突破300万辆,“金九”成色十足。但繁华背后,是行业付出的“无序内卷”和“价格战”的代价。

行业整合已经加速。根据预测,未来五年将出现一家年销量四五百万辆的头部车企,另有两家年销量约300万辆的头部企业。长安、上汽、鸿蒙智行预计成为年销量150万至200万辆的腰部企业。

整车盈利状况堪忧,净利润水平仅为2.5%。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投融资活动愈发频繁,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发生451起投融资事件,累计金额超1025.81亿元。

何小鹏用“百炼成钢”来形容这场淘汰赛。在他看来,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汽车产业生态链,综合型人才集聚,中国汽车产业一定会在下一个十年实现全球领跑。

05 海外突围,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命运

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不仅在于本土市场,更在于全球化布局。何小鹏在开工信中表示,2025年内,小鹏汽车的出海业务要拓展到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目标是“成为中国新能源品牌出口销量第一”。

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车企的重要增量市场。2025年1—9月,我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市场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但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显著,北美和欧洲为中国车企战略高地。欧盟及英国法规严苛,对中国汽车以纯粹贸易形式进入构成挑战。

何小鹏强调:“出海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汽车的出海,有些市场可能需要花费20多年的时间进入。” 他主张“先建服务再卖产品”,而不是把产品卖出去但让消费者服务无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十五五”期间,国内汽车销量有可能在2800万辆左右,而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销售可能会超过4000万辆,从“中国造、外国卖”走向“外国造、外国买”。

五年内决定生死,十年后只剩五强。何小鹏的预言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每一位车企掌门人的头顶。行业大佬们纷纷认同这一趋势,余承东预测2030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王传福也指出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三至五年。

十年后的中国汽车市场,或许真的只剩下五张面孔能够被消费者记住。其余数百家车企,将如同从未存在过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没有人希望自己是那个被归入“Others”的失败者,但最终成功拿到船票的,只有极少数幸运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