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反向消费!14万抢购“烂尾车”,不要品牌要硬件?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5 02:28:09 阅读量:0

在北京东五环外一处停车场,几十辆贴着“特价处理”标签的极越07静静地等待着新主人。它们曾是对标极氪001的“智能轿跑”,如今车窗上贴着“原价22.99万,现价14.8万”的标签。

曾经风光一时的新能源车企威马、高合、哪吒等接连停摆,留下的不仅是空旷的厂房,还有一批被称为“烂尾车”的库存车。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车辆如今成了二手车市场的热销品,被一群95后消费者重新发掘价值。他们不在乎车机能不能联网,也不在意品牌是否还存在,只关心车辆的硬件配置。

01 逆向消费,年轻人为何抢购“工业废土”?

年轻人反向消费!14万抢购“烂尾车”,不要品牌要硬件?-1

这些被戏称为“工业废土”的车辆,正以3-7折的价格成为Z世代眼中的“性价比神车”。

“我赌的不是这个品牌能复活,我赌的是宁德时代的电芯不会坏。”一位刚辞去大厂工作的程序员道出了许多购买者的心声。

这些购车的年轻人并非盲目冒险。他们在入手前,往往会组建专业检测团队,通过多渠道搜集维修资料,甚至自发形成互助社群分享配件资源。

在某汽车论坛上,关于“破产车型自主维修”的教程帖月均浏览量超百万次,形成了独特的后市场生态。

02 配置拉满,硬件堆料造就另类性价比

年轻人抢购这些“烂尾车”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超高的硬件配置与极其亲民的价格形成的强烈反差。

以极越07为例,这款车拥有100度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高通8295芯片和双叉臂悬挂等核心部件,这些配置在主流品牌车型上至少要贵10万元。

“你看这辆高合HiPhi X,原价73万,现在18万就能开走。”一位二手车商介绍道,“年轻人不关心品牌有没有倒闭,只关心这车有没有‘堆料’。”

03 风险暗藏,“烂尾车”背后的隐忧

这场“废土淘金运动”并非全无隐忧。

维修是首当其冲的难题。车企加密的诊断系统让第三方维修厂无从下手,没有厂家授权连故障码都无法读取。专用零部件依赖原厂供应链,车企倒闭后只能依赖拆车件。

更隐蔽的风险藏在智能系统中。一旦车企服务器关停,车机导航、远程控制等功能会彻底瘫痪,且无法修复。

有车主坦言:“车企倒了,服务器关了,车机变砖了,那又怎样?只要它还能跑,电池没衰减,悬挂没异响,就够用了。”

04 行业反思,从品牌信仰到实用主义

“烂尾车”走红现象,恰是汽车行业粗放扩张期的缩影。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已从2018年的400多家锐减至如今的40家左右,超过30家新能源车企在过去的十年中黯然退场。

这种消费选择背后,是年轻群体对汽车消费的重新定义。相比虚无的品牌光环,他们更愿意为实实在在的硬件配置买单。

“我不是在买车,我是在买一套移动的硬件组合。”一位00后设计师分享了他的购车心得。

当消费者开始研究供应链而非品牌故事时,车企应该意识到,能够持续十年的服务体系,比发布会上的参数竞赛更具长期价值。

真正的性价比从来不是硬件的堆砌,而是“买得到、用得久、修得好”的底层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