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8 号,smart 推出了旗下插混系列的头一款车型,名叫精灵 #5 EHD 超级电混。以前这个品牌大多做小巧的城市代步车,这次踏入中型插混 SUV 领域,不只是随便加个新车型,更像是摸准了大家平时开车的需求。比如日常通勤想少花点用车钱,跑长途又怕半道没电;想要智能功能图个方便,又不想丢了传统豪华车那种舒服的感觉。这款车刚好把这些需求都兼顾到了。
不少人可能会琢磨,在这个价位的车,说 “豪华” 会不会有点牵强。但真坐进车里,这种顾虑就慢慢没了。它的豪华感不是靠花里胡哨的设计堆出来的,而是到处都透着 “顺手又舒服” 的劲儿。车内差不多 85% 的地方都是软质材料,摸起来不硌手,不像有些车满是硬塑料,一碰到就显得廉价。高配版本的座椅用的是 Nappa 小牛皮,表面还有细细的绗缝,看着就比普通座椅有质感,坐上去也能贴紧身体,腰背能贴紧座椅,不会坐久了就觉得空得慌。

前排的零重力座椅挺实用的,天凉的时候能加热,夏天能通风,跑长途累了还能开按摩。按上 18 分钟,腰背的酸痛感能明显缓解。副驾设计也贴心,能调腿托,想半躺着休息也可以。关键是就算调成半躺姿势,安全保障也没打折,有坐垫气囊、座椅集成式安全带还有侧气帘,不用因为放松坐姿就担心安全问题。

内饰有浅蜜棕和曜石黑两种颜色。浅色系看着暖和,家里人多的时候用着合适;深色系更沉稳,年轻人开也不违和。还有个细节值得提,奔驰设计师头一次在车里加了橡木饰板,不是那种亮闪闪的塑料仿木,是带自然纹理的真实材质,摸起来有温润的质感。这种设计在同价位车型里不常见,比全是金属饰条的内饰多了几分家的温馨。
要是说舒适质感是 smart 的老本行,那技术方面的表现,更能看出它考虑到了日常用车的麻烦。这台车的 “EHD 超级电混” 系统,其实是新出的雷神电混 2.0 技术,和沃尔沃 XC70 的混动系统是一个技术路子,可靠性有一定保障。整套系统有 1.5T 发动机、驱动电机和 3 挡变速箱,动力表现够劲儿,百公里加速是 6.9 秒。高速上要超车的时候,深踩油门就能感觉到动力出来,不会慢悠悠跟不上。

大家较为关心的续航和油耗,这款车有两种方案。一种是 20 千瓦时的蜂巢电池,纯电模式能跑 120 公里;另一种是 41.46 千瓦时的宁德时代电池,纯电续航能到 252 公里。要是日常通勤距离在 30 公里以内,252 公里的纯电续航基本能覆盖一周通勤,工作日完全不用加油,电费比油费省不少,一个月下来能少花一笔钱。
跑长途也不用慌,高配版本满油满电能跑 1615 公里,就算电池快没电了,百公里油耗也才 4.4 升。而且发动机能加 92 号汽油,不用特意找 95 号油,加油的时候也能省点成本。充电速度也不慢,支持 3C 快充,从 10% 充到 80% 电量用不了 20 分钟。之前在高速服务区歇了 15 分钟,差不多充了能跑 500 公里的电,一点不耽误赶路。这套系统的油电转化效率和发动机热效率参数都不错,不过对普通用户来说,不用深究这些参数,知道 “跑得远、油耗低、充电快” 就够了,用着省心。
智能座舱没搞那些多余的花架子。驾驶位前面是三联屏设计,有 10.3 英寸的仪表、两块 13 英寸的 OLED 屏,再加上 25.6 英寸的 AR-HUD,开车时要查的信息都能清楚显示。那两块 OLED 屏用的是和 iPad Pro 一样的技术,颜色还原真实,也不反光,大太阳底下看也不费劲儿。座舱里的 AMD V2000 芯片挺给力,就算同时开着导航、音乐,后台还挂着视频,操作也不卡顿,切换起来很顺。
车机系统是 smart OS 2.0,界面是 “水晶棱镜” 风格,还加了个狮子里奥形象的 3D 助手,操作逻辑简单。就算是不太会用智能车机的人,教两次也能上手。语音控制反应也灵,不用特意说标准指令,比如随口说 “开空调到 24 度”,系统马上就能响应。还能分清主驾和副驾的指令,比如副驾说 “开我这边的窗户”,就只开副驾车窗,不会出错。高配版本有森海塞尔音响,20 个喇叭还支持杜比全景声,再配上和迈巴赫一样的 256 色氛围灯,晚上开车放首歌,音质比家里的普通音响还好,氛围感也足。
作为中型 SUV,它的轴距是 2900 毫米,单看数字可能没概念,实际坐进去就能感受到空间优势。后排空间宽敞,身高 178 厘米的人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距离,跷二郎腿也不挤。头部空间也够,不会有顶头的感觉,就算是身高 185 厘米的人坐进去,也不会觉得闷得慌。
除了乘坐空间,储物设计也周到。中央扶手下面有个宽敞的储物槽,手机、钱包、钥匙这些小物件随手就能放进去,不用到处找地方收。全车一共有 32 个储物格,门板能放矿泉水和折叠伞,瓶瓶罐罐不会晃;座椅侧面有小兜能放充电线,不用乱糟糟缠一团;扶手箱里还能分层放纸巾和湿巾,用的时候一拿就着。平时带孩子出门,玩具、零食都有合适的地方放,不会让车里乱糟糟的。后备箱常规容积能满足日常购物、短途出游的需求,买 groceries 或者放行李箱都够;把后排座椅放倒后,还能装下帐篷、睡袋这些大件,露营或者搬东西都方便,实用性挺强。
底盘方面,这款车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这种配置在同价位车型里不算常见。实际开车的时候能感觉到,过弯或者快速变道时,车身晃动幅度小,不会有晃悠悠的感觉,稳定性不错。经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颠簸感被过滤得很彻底,不会有 “哐当” 的硬冲击,坐在后排也不会觉得颠得难受,不会颠得人腰不舒服。
高速行驶时,车身能保持稳定,不会发飘,就算有点侧风也不晃。方向盘指向精准,想变道的时候轻轻转一下方向盘就行,不用反复修正方向,开着省心。噪音控制也做得好,发动机启动时几乎听不到明显声音,不会有吵人的动静;高速跑到 120 公里 / 小时,风噪和胎噪也在能接受的范围里,车内的人正常说话不用特意提高音量,不用凑着耳朵说。
安全配置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座椅气囊,车里还有多个安全气囊,还有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这些常用的安全功能。辅助驾驶系统是 smart Pilot Assist 3.0,车顶装了激光雷达,还配备双 NVIDIA Orin 芯片。跑长途的时候能自动跟车、变道,不用一直踩着油门和刹车,脚能歇一歇,能减轻不少驾驶疲劳。智能泊车功能也实用,有时候在商场遇到窄车位,自己倒半天倒不进去,开这个功能就能自动停好,不用满头大汗来回调,对新手很友好。
在 18-25 万元的中型插混 SUV 市场里,这款车有不少竞争对手,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部分竞品比,它的限时起售价更有吸引力,252 公里的纯电续航比不少竞品的纯电版本更长。对于习惯靠纯电通勤的用户来说,实用性更高,不用老想着充电。
设计上,smart 的品牌风格辨识度高,和那些设计雷同的 SUV 比,更容易让人记住,不会看着都差不多。内饰质感也比同价位多数车型突出,不是那种 “堆了配置却没质感” 的类型,摸着手感、看着观感都不一样。配置方面,它标配的激光雷达,在部分竞品的同价位版本里没有,不用额外加钱就能用,这一点挺实在,不用为了想要的配置多花钱。
对有家庭的用户来说,这个价位能买到中型 SUV 的空间、长续航,还有真皮座椅和优质音响,这样的组合挺难得,不用妥协某一方面。对注重科技体验的年轻用户来说,AMD 芯片加持的智能座舱、灵敏的语音交互也能满足需求,不用为了这些功能多花冤枉钱。
这款车一共有四款配置,选的时候不用盲目,结合日常用车场景和预算就行:
2026 款 120Pro:配 20 千瓦时电池,纯电续航 120 公里,适合日常只用来通勤的用户。标配三联屏、AMD 芯片、座椅加热和 50W 手机无线充,冬天座椅不凉,手机也能随手充电,预算有限的话,这个版本性价比不错。
2026 款 120Max:在 Pro 版的基础上多了前排座椅通风和按摩功能,夏天开车不会闷汗,跑长途能按按腰,适合对座椅舒适性要求高的用户。
2026 款 252Max:装了 41.46 千瓦时的宁德时代电池,纯电续航 252 公里,综合续航 1615 公里,还有森海塞尔音响和氛围灯,通勤、长途都能应对,听音乐也舒服,适合家庭用户选。
2026 款 252Ultra:作为顶配版本,有激光雷达、双 Orin 芯片这些辅助驾驶硬件,还有 20 扬声器的森海塞尔音响系统,辅助驾驶功能全,音质也好,适合喜欢科技配置、经常跑高速用辅助驾驶而且预算够的用户。
据悉,这款车从 11 月开始会陆续交付,对它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去附近的门店看实车,坐进去亲身体验一下,摸一摸、开一开,比光看参数更有参考价值。
这款车的价格确实有吸引力,但真正让人认可的是它没顾此失彼。没因为价格亲民就降低豪华质感,也没因为强调智能功能就忽略实用性。对日常通勤的用户来说,纯电续航能降低用车成本,不用老加油;对喜欢全家出游的用户来说,长续航和宽敞空间能解决出行顾虑,不用半路找加油站,坐得也舒服;对注重生活品质的用户来说,内饰质感和娱乐配置能提升用车体验,开车也能变成一种享受。
它给 16-22 万元预算的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也让人意识到 “入门豪华” 不一定得贵,“技术” 也不是冰冷的参数。关键是能不能融入日常生活,带来省心、舒服的使用体验,这才是较为重要的。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