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破产审查一年后,曾一度濒临“死亡”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正试图向市场传递其意图“复活”的强烈信号。近日,其官方发布的“好事将近”动态,结合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与重整投资人的宏伟规划,一幅关乎产品、渠道与供应链的复兴蓝图正逐渐清晰。
官方释放积极信号,评论区却现用户“喊话”

11月3日,威马汽车通过其官方微信、微博账号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动态,并配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图文。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威马汽车在沉寂多时后,准备重回公众视野的明确信号。
然而,在微博平台的该条博文下,市场与用户的反馈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热评区被“先恢复车机网络和手机APP”的呼声占据,这揭示了威马汽车在陷入经营困境后,其现有车主仍面临着基础服务中断的窘境。而在微信平台,官方则选择了关闭评论区。这一细节凸显了威马复兴之路的首要挑战:如何重塑用户信任与修复品牌口碑。

复兴计划初现端倪,新车、网络与供应链多线推进
尽管用户端仍有欠账,但威马汽车内部的重整与复苏工作似乎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据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威马汽车计划在本月底举行一场关于新车的发布会,这或许是官方所称的“好事”之一。该人士进一步透露,此次动向涉及“产品、网络、供应商等”,“基本上什么都有”,表明这将是一次全方位的重启。
在至关重要的售后服务层面,相关售后人士证实,团队已重新上岗,尽管全国服务网络尚未完全恢复。目前,威马维持着与全国90多家售后网点的合作,并计划后续继续扩充,以重建完整的售后体系。
威马汽车的“复活”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的核心推动力来自于重整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早在今年9月6日,翔飞就通过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勾勒了新威马的五年发展规划。这份蓝图极为雄心勃勃: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市场推出10款以上的新产品,以适配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短期目标,翔飞表示将全力以赴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计划到2025年底,保底生产1万辆,力争达到2万辆,预计将带来10至20亿元的收入。为支持这一计划,翔飞初期预计投入10亿元资金,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
从辉煌到破产,威马能否“涅槃重生”?
威马汽车曾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是最早获得造车资质并自建工厂的企业之一。2019年,其以近1.7万辆的交付量位居新势力第二,风头无两。然而,此后三次冲击IPO未果,加之2019年至2021年累计亏损高达174亿元,公司最终在2023年10月申请破产审查。经审计,其负债高达203.67亿元,资产仅39.88亿元,资不抵债情况严重。
如今,随着新投资人的入主、官方信号的释放以及具体复产计划的推进,威马汽车正试图从破产的废墟中站起。然而,其“复活”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庞大的历史债务、受损的品牌信誉、中断的用户服务以及竞争已呈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是其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愿景能否实现,仍需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