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后,不少车主犯了难:险种合并的合并、取消的取消,以前熟悉的投保思路不管用了,生怕买少了没保障,又怕买多了花冤枉钱。其实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保障、简化选择”,不是让车主多花钱,而是让保障更精准。
作为开了10年车、每年研究车险政策的老司机,今天用大白话跟大家讲透:改革后只需要锁定4个核心险种,就能覆盖日常用车99%的风险,多买的大多是“冗余保障”,少买则可能面临高额损失。内容基于最新车险条款,不夸大、不忽悠,帮大家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全面的保障。
一、先搞懂:车险改革改了啥?核心是“一增一减一优化”

想选对险种,先明白改革的关键变化,避免被旧思路误导:
- 保障增加:交强险的赔偿限额提高了,商业三者险的保额上限从500万提升到1000万,而且以前的不计免赔险,现在直接并入主险,不用额外花钱买;
- 险种减少:取消了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险等13个附加险,把常用的合并到主险里,比如车损险现在默认包含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等核心保障;
- 价格优化:交强险和商业险的整体保费有所下降,尤其是连续几年不出险的车主,折扣力度更大,而且保费和车型、出险次数挂钩更紧密,风险低的车主更划算。
简单说,改革后不用再纠结“要不要买不计免赔”“玻璃碎了能不能赔”,核心保障都集中在几个主险里,选择更简单,性价比也更高。
二、核心险种一:交强险——法定必买,底线保障不能少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要求买的,不管是新车还是旧车,只要上路就必须买,没买交强险不仅不能年检,被交警查到还会罚款、扣车。
它的作用是“兜底”,赔偿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撞了别人的车、伤了路人,交强险会先赔付。改革后,交强险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提高到18万,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提高到1.8万,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还是2000元。
虽然赔偿限额提高了,但面对严重事故,交强险的赔偿远远不够——比如撞了豪车,修车费可能要几十万,交强险只能赔2000元,剩下的都得自己掏。所以交强险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买,但不能只买交强险。
三、核心险种二:机动车损失保险(车损险)——自己的车,得靠它保障
车损险是改革后变化最大的险种,也是最实用的核心险种之一,建议所有车主都买,尤其是新手、新车或昂贵车型。
改革后,车损险不再是“只赔碰撞”,而是包含了以前的多个附加险,保障范围大幅扩大:
- 碰撞、倾覆、火灾、爆炸导致的车辆损失;
- 暴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车辆损失;
- 玻璃单独破碎(不管是前挡风还是侧窗,不用额外买玻璃险);
- 车辆自燃、涉水行驶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以前是附加险,现在默认包含);
- 无法找到第三方时的车辆损失(比如车子停在路边被刮,找不到肇事者,车损险也能赔)。
简单说,只要你的车子本身受损,不管是事故、天灾还是意外,车损险都能覆盖。尤其是新手司机,刚上路容易刮擦碰撞;经常停在户外的车子,容易被树枝砸、被暴雨泡,车损险能避免自己承担高额维修费。
唯一要注意的是:车损险的保额是按车辆实际价值确定的,每年会折旧,保费也会跟着调整,不用额外多保,按保险公司核定的保额买就行。
四、核心险种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三者险)——重中之重,保额一定要够
三者险是“性价比最高的险种”,也是最能帮车主“扛大事”的险种,必须买,而且保额一定要选够。
它的作用是赔偿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撞了别人的车、伤了路人、撞坏了公共设施,交强险赔完之后,剩下的部分就靠三者险来赔。改革后,三者险的保额从50万-500万扩展到100万-1000万,保费却没贵多少。
选三者险的核心是“保额要匹配用车场景”:
- 日常在城市通勤、路况简单,周围豪车不多的,选100万-150万保额就够;
- 经常跑高速、国道,或者所在城市豪车密集、房价高(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赔偿标准高)的,建议选200万-300万保额;
- 开昂贵车型、经常搭载乘客,或者跑长途运输的,可直接选500万保额,保费比300万只贵几十到几百元,多一份保障更安心。
千万别图便宜选50万保额,现在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医疗费、伤残赔偿金可能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50万保额根本不够用,到时候还是得自己掏腰包,得不偿失。
五、核心险种四:车上人员责任保险(驾乘险)——保护自己和车上的人
驾乘险是保障“自己人和自己车上的人”,赔偿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车上人员人身伤亡和医疗费用,比如开车时发生碰撞,自己和乘客受伤,驾乘险能报销医疗费、误工费等。
很多车主会忽略驾乘险,觉得“自己有意外险就行”,但意外险和驾乘险是互补的:意外险是保“人”,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其他地方受伤都能赔;驾乘险是保“车上的人”,针对性更强,而且赔偿时不用分责任,只要是车上人员受伤,就能赔。
驾乘险的投保方式很灵活:可以按“座位”投保(每个座位保额1万-10万),也可以按“保额”投保(全车总保额10万-100万),保费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建议:经常搭载家人、朋友的车主,一定要买驾乘险,每个座位保额至少选5万-10万;经常跑长途、车上人员多的,可适当提高保额,花小钱就能覆盖车上人员的医疗风险。
六、这些险种,大多是“浪费钱”,可直接不买
改革后,很多附加险要么被并入主险,要么变成了“可有可无”,以下这些险种,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不用买:
- 划痕险:现在车损险已经包含了“碰撞导致的划痕”,如果是轻微划痕,走车损险就能赔;如果是恶意划痕,无法找到第三方,车损险也能覆盖,单独买划痕险纯属浪费;
- 盗抢险:改革后,盗抢险已经并入车损险,只要车子被盗、被抢,车损险会按车辆实际价值赔偿,不用额外买;
- 自燃险、涉水险:都已经并入车损险,不用单独投保;
-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赔偿第三方的精神损失,但实际理赔时很难界定,而且赔偿金额不高,保费却不便宜,性价比极低;
- 道路救援险:很多保险公司和4S店都会给车主提供免费道路救援(比如拖车、搭电),单独买道路救援险没必要,除非经常跑偏远地区,需要更全面的救援服务。
还有一些“小众附加险”,比如“车轮单独损失险”“发动机特别损失险”,针对的是极特殊的场景,发生概率极低,普通车主完全没必要买,买了也是浪费钱。
七、不同车主的“最优投保方案”,直接对号入座
不用纠结,根据自己的车型、驾驶习惯和用车场景,选对应的方案就行:
1. 新手司机+新车/昂贵车型
方案:交强险+车损险+300万三者险+驾乘险(每个座位10万保额)
理由:新手容易出事故,新车/昂贵车型维修费高,车损险不能少;300万三者险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驾乘险保护自己和乘客,全面覆盖风险。
2. 老司机+普通家用车+城市通勤
方案:交强险+车损险+150万三者险+驾乘险(每个座位5万保额)
理由:老司机驾驶技术熟练,出险概率低,150万三者险足够应对城市路况;车损险保障车辆本身,驾乘险作为补充,性价比最高。
3. 老车(车龄5年以上)+经济条件一般
方案:交强险+200万三者险+驾乘险(每个座位5万保额)
理由:老车本身价值不高,维修费用低,可考虑不买车损险(但如果车子还在还贷,或者经常跑长途,建议还是买);200万三者险是核心,避免因事故承担高额赔偿。
4. 经常跑高速/长途+豪车密集地区
方案:交强险+车损险+500万三者险+驾乘险(每个座位10万保额)
理由:高速事故风险高,豪车多的地区赔偿标准高,500万三者险能彻底兜底;车损险和驾乘险全面覆盖车辆和人员风险,跑长途更安心。
八、投保的4个实用技巧,少花冤枉钱
1. 对比不同保险公司的保费,拒绝捆绑销售
不同保险公司的车险保费差异不小,投保前可以多对比几家(比如人保、平安、太平洋、大地等),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同时要拒绝保险公司的“捆绑套餐”,如果套餐里的附加险自己用不上,就单独购买核心险种,更省钱。
2. 利用“无赔款优待系数”,降低保费
如果上一年没有出险,下一年的车险保费会有折扣,连续几年不出险,折扣力度会更大(最高能打3.8折)。所以开车一定要谨慎,尽量不出险,每年能省几百甚至上千元保费。
3. 不盲目追求“高保额”,按需选择
三者险不是保额越高越好,要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选择,比如在小县城开车,周围都是普通家用车,选100万保额就够,没必要选500万,浪费保费。
4. 投保前仔细看条款,明确免责范围
不管买哪个险种,都要仔细看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范围——比如酒驾、毒驾、无证驾驶、故意制造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涉水行驶后二次启动发动机,车损险也不赔。了解这些免责条款,能避免后续出现理赔纠纷。
九、最后提醒:车险的核心是“转移风险”,不是“多买多赔”
车险改革的初衷是让保障更精准、更划算,车主没必要买一堆险种求心安,也不能为了省钱少买核心险种。记住“交强险+车损险+三者险+驾乘险”这4个核心险种,就能覆盖日常用车的绝大多数风险,既不浪费钱,也不会吃亏。
另外,投保后要记得按时续保,避免脱保——脱保期间车辆出险,保险公司不赔;脱保超过3个月,再续保保费会上涨。如果车辆要过户、报废,也要及时办理车险变更或退保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结尾互动
你现在的车险买了哪些险种?保额选的是多少?有没有遇到过“买多了浪费”或“买少了吃亏”的情况?在选车险时,你更看重保额、保费还是保险公司的服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也可以提出你的疑问,咱们一起交流探讨,帮更多车主选对车险,少花冤枉钱!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