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禁用挡风被后,冬天骑车怎办?多地出现新防寒方式,网友:都是精明人
南方人怕冷,这事儿全国都知道。可你别说,北方人一到冬天,骑电动车照样顶风冒雪,裹得跟个熊一样。以前有挡风被,骑手们就像给自己加了个“移动棉被房”,说是再冷也能一路嚷嚷着“冻不死我”。可这两年一声令下,许多城市直接禁了挡风被。理由大家懂,安全第一,谁也不想在冬天路口来个“棉被飞人”,可真轮到自己冬天骑电动车上路,心里骂娘的劲儿,比冷风还透骨。
你要说,电动车这玩意儿,冬天骑起来本来就够折磨人。现在没了挡风被,风一吹,裤脚就像开了空调的裤子,膝盖和手背彻底“裸奔”。有车主说,每次一骑就是“膝盖中风,手指失联”,那感觉,跟小时候在东北雪地里钻风口差不多。

真别说,暖宝宝贴了俩,风一吹全白搭。

人嘛,总得琢磨点新花样。你以为挡风被没了,大家就老实了?不存在。最近各地骑友发明了新一代“防寒神器”。有的直接把军大衣往身上一披,棉帽子一戴,整个造型活脱脱像是冬奥会志愿者。

还有人把滑雪手套、工地保暖手套一通乱搭,手把套也升级,能套的全给套上,活生生把电动车搞成了“冬季限定版小坦克”。
别说,这些民间智慧还真有点意思。比如有位合肥老哥,直接把家里羽绒服反穿,外加两层雨衣,一路骑车像个密不透风的气球。还有西安的小姐姐,给自己DIY了个“手把护罩”,用旧毛衣袖子缝在车把上,进可攻退可守,骑完还能当手套戴。
这波操作,网友直呼“都是精明人”,谁还没点生活小妙招?
但说回体验,真的只能说:冬天骑电动车这事儿,乐趣全靠毅力和装备堆出来。外观这块,冬天的骑手们基本丢了颜值,披挂上阵,远看像在给电动车带货直播。
实话讲,路上一排军大衣骑手呼啸而过,场面绝对比小区门口大妈跳广场舞还壮观。
内饰?这玩意儿电动车本来就没啥“内饰”,别说香氛,连加热座椅都得靠自己想办法。有骑手在座椅上铺厚垫子,大冬天屁股还是透心凉。
空间方面,电动车本就极限操作,身上加了三层五层装备,转身都得小心,别一不留神把羽绒服给卷进轮胎里。
动力和油耗(电耗)其实倒没啥可挑的,冬天电车本来就掉电快。每次出门都得算准路程,不然路上冻得半死还得推车回家,心情比天还冷。智能化?别闹了,冬天能防冻手动挡就谢天谢地了。
你要说自动加热、远程启动,这些配置目前还只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利,大多数人只能靠手套和护膝硬抗。
配置上有的车友讲究,非要给电动车装个风挡,其实效果有限。风还是吹,冷还是冷,关键还得看自己装备厚不厚。
至于驾驶体验,真是“谁骑谁知道”。风大天冷的时候,骑电动车的每一秒都是和自己较劲。你以为自己是风中硬汉,其实是个瑟瑟发抖的移动“冷饮棒”。
特别是早高峰,马路上一堆棉衣军团,互相看看都觉得对方比自己还惨。
安全性能这块,必须吐槽一句。挡风被禁了,确实减少了被卷入车轮的风险,可冬天手脚冻僵,反应慢半拍,遇到突发情况真心悬。
还有人为了防风把手塞进厚手套套里,万一需要紧急刹车,动作就像打太极。说实话,这时候安全和防寒真的只能二选一。
但你要说“冬天骑电动车就该老实点,多走路或者坐公交”,大家肯定不服。毕竟通勤刚需,谁也不愿意早起挤地铁,骑车方便还省钱。
靠智慧搞搞“新防寒神器”,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乐子。就像有网友说的:“我可以冻,但我不能输。”
说到这儿,兄弟姐妹们,你们冬天骑电动车都是怎么防寒的?有没有比“军大衣+滑雪手套”还狠的装备?欢迎评论区神操作放大招,整点新思路,别让冷风把我们“整服了”!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