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汽车集团10月销量,上汽破45万,比亚迪破44万,吉利破307万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4 23:59:58 阅读量:0

十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已经公布,九大集团都传来好消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这些企业走的路并不一样:上汽主要靠向国外卖车保持增长,吉利因为新能源车表现突出而快速上升,比亚迪在国内市场有点吃力,但在海外却卖得特别火,这说明当前竞争的关键不是谁的车卖得最多,而是看哪家企业更能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电动车的趋势和各地政策的调整。

上汽卖了45.4万辆汽车,整体销量增长了12.96%,这个数字看着还行,但海外那边反而跌了6.71%,主要因为欧盟加了35.3%的反补贴税,MG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卖得不好,这事有点讽刺,本来在国外有优势,结果被政策卡住脖子,我觉得光靠出口打天下,早晚会遇到问题。

比亚迪上月卖出44.2万辆车,比去年同一时期下降12%,这个数字看着不太理想,不过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海外销量达到8.39万辆,大幅增长169%,在国内,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车型面临不小压力,但国外市场没受影响,反而加速发展,说明比亚迪的海外步伐保持稳定,即便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整体仍能稳住局面,这体现出企业具备分散风险的能力,不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地方。

吉利汽车卖了30.7万辆,销量比上个月增加12%,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一半以上,银河品牌一个月就卖出超过10万辆,前十个月总销量突破100万,这不是整个集团一起发力,而是这个品牌自己表现突出,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推多个品牌,但能靠一个品牌撑起大半业绩的并不多,吉利走的这条路目前看来比较稳,至少没有落后。

九大汽车集团10月销量,上汽破45万,比亚迪破44万,吉利破307万-1

奇瑞和长海的海外销量已经占到整体销量的近一半,尤其是奇瑞有45%的车辆卖到国外市场,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表现不错,北汽极狐也实现了110%的增长,这表明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关系到生存的重要途径,过去出口被看作辅助业务,如今已经成为主要经营方向,未来可能出现中国车企与本地组装相结合的新模式。

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在十月份的销量大幅上升,背后其实藏着隐忧——国家补贴政策即将结束,十一月初多个地区宣布补贴额度已经用完,申请通道随之关闭,十月可能成为今年销售的最高点,之后数字或许会逐渐回落,这就像享受最后一顿盛宴,结束后就要面对现实,很多人看到销量增长感到高兴,实际上这种现象可能只是暂时的泡沫。

九大汽车集团10月销量,上汽破45万,比亚迪破44万,吉利破307万-2

一汽集团的总销量排在第三位,但自主车型只卖出九万两千辆,合资部分占了近七成比例,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尽快取得突破,等到燃油车市场完全萎缩,一汽集团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广汽在十月份的销量比九月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七,但整个第三季度却亏损了四十三亿元,汽车卖得多并不代表赚得多,企业转型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资本市场现在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等待。

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销量不错,但没透露具体赚了多少钱,坦克系列目前还是靠燃油车支撑着销量,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能不能跟上国外电动车的发展速度,这件事还不好说,感觉长城汽车像是在两条路上同时跑,一条是已经成熟的燃油车路线,另一条是新铺开的新能源路线,不过新能源这条路还没完全铺好。

九大汽车集团10月销量,上汽破45万,比亚迪破44万,吉利破307万-3

当前车企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奇瑞、长城和比亚迪主要依赖出口来维持经营,吉利、长安和北汽凭借新能源业务实现增长,上汽和比亚迪在国内外市场都面临压力但各自有应对办法,广汽虽然增长迅速但亏损严重,处境最为艰难。

2025年10月欧盟碳关税开始实施,汽车产业受到冲击,中国车企必须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建厂和零部件本地化,奇瑞与吉利已在东南亚布局工厂,这一步走得早,未来几年里,能够成功实现本地化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当前车市看起来热闹,实际却在悄然变化,有些企业已经转向新的方向,有些还在原地停留,这些情况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