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理想汽车宣布召回约一万一千台MEGA车型,这批车是2024年生产的,问题出在冷却液的防腐性能不足,时间长了会腐蚀电池和电机控制器上的铝制部件,导致液体泄漏进入电池内部,可能引发短路甚至起火,理想汽车的处理方式是免费为车主更换冷却液、电池和电机控制器。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电动车的冷却液和燃油车用的完全不同,这种液体不光要负责降温,还得防止生锈和保证绝缘,但冷却液里含有乙二醇成分,本身带有一点导电性,如果电池包的防腐层破损,液体渗入电池内部,就会连接正负极引发短路,电动车需要同时冷却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个高压部件,所以对冷却液的要求比燃油车高得多,国家早就制定了相关标准,明确规定了电导率以及腐蚀测试的时间要求,而理想这次就在“防腐蚀”这一项关键指标上没有通过。
这件事还涉及到供应链的环节,冷却液不是理想汽车自己生产的东西,也不是电池厂家制作的,而是从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来的,一瓶冷却液的价钱大约在一百元左右,看起来是个小东西,却和整辆车的安全直接相关,按照行业通常的做法,汽车企业大多依靠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来判断冷却液的质量,汽车企业自己很少去做单独的验证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每年做一次出厂抽检,这些流程听起来很规范,可实际上等到问题发生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检查措施根本挡不住问题的出现,我始终认为这种依赖别人的做法风险太大,尤其是在涉及安全的事情上。

理想MEGA(图片|配置|询价)从注册商标到上市,只用了九个月时间,这个速度在汽车行业里算得上飞快,为了抢占市场,许多新兴车企都在压缩测试周期,用实验室数据代替真实路况测试成了常见做法,有人透露,现在不少汽车企业采取先销售后完善的策略,通过OTA升级和召回维修来解决问题,像冷却液腐蚀这类小概率故障,在研发阶段容易被忽略,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但现实中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反映出当前行业过于追求速度却忽视了安全保障的问题。
行业标准定得很严格,但执行起来总能找到漏洞可钻,型式检验基本都在实验室完成,测试的样品数量很少,循环腐蚀试验虽然要花一千多个小时,实际检测的批次却不多,有些汽车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可能选择价格更低的配方,或者减少防腐添加剂的用量,日系合资车早就用上低电导率的绝缘型冷却液,但新造车企业还抱着“够用就行”的想法,理想这次出问题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管理没抓严,当“尽快交车”变成考核目标,没有人会去在意那10毫克的腐蚀误差。
说实话,车企想快点赚钱这个心思我能明白,不过现在电动车越来越普及,用户信任还得靠安全来支撑,冷却液这种东西平时没人会注意,可一旦出事就成了大新闻,理想这回召回涉及一万一千辆车,说明问题不算小,希望其他车企别光顾着看热闹,也回头检查一下自己家的冷却液到底过不过关,毕竟车是开在路上的,安全不能指望运气。
用户购买的是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不是在进行一场赌博游戏,冷却液这个东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实际上扮演着整个汽车系统的润滑角色,一旦冷却液失去作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理想汽车这次遇到了问题,希望其他汽车品牌能够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等到问题严重到像火灾爆发那样才匆忙更换冷却液。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