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笔“0元”通行费背后,是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契约精神与民生福祉在收费期限截止这一刻实现了双赢。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11月2日零点,湖南长永高速公路正式停止收费。这条服务了近31年的“湖南第一路”由此成为该省首条长期免费的高速公路。行驶在这条连接长沙主城区与黄花机场的交通要道上,车主们在收费站看到的不再是缴费金额,而是一个清晰的“0元”。

这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成都城北出口高速、成绵高速、武汉天河机场高速、津沧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也因收费期满相继停止收费。一场高速免费通行的浪潮正悄然席卷全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履约免费,多地高速公路迎来“零费率”时代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收费期限截止后纷纷抬杆免费放行。9月4日,四川省成绵高速率先停止收费;9月17日,成都城北出口高速也告别收费时代。
6月19日,S18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收费期满。而在此之前,广佛高速、京平高速部分路段、广州北环高速等也已因收费期满停止收费。
这些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背后,是严格的契约精神兑现。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分别不超过30年(中西部地区)和25年(东部)。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已于2012年停止收费,为高速路履约免费开了好头。如今,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的第一批高速公路集中进入收费“倒计时”,未来几年将有更多“老高速”步入免费行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历史逻辑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曾长期遵循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为打破财政资金不足的束缚,相关部门制定法规,确立了这一模式。1988年通车的沪嘉高速成为中国内地首条高速公路,开启了我国交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模式对我国的公路交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07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2.41万公里。
然而,随着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陆续“到期”,公众对免费通行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湖南当地媒体以《契约精神“金不换”》为题评价长永高速免费通行,正是对这种履约精神的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费之后的挑战:拥堵与养护资金难题
免费通行虽好,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交通拥堵问题。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免费后,日均车流量从1.5万辆猛增至4.5万辆,增幅达200%。早晚高峰拥堵频发,通行效率反而受到挑战。
更关键的是养护资金问题。高速公路免费后,原有的收费收入中断,但养护成本依然存在。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养护支出高达1720亿元。目前,这些费用多由地方财政专项承担。
比如广东省级财政今年已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免费高速的日常养护。但财政压力不容忽视,若多条线路集中到期,地方财政难以长期独力支撑。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探索了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深圳曾通过回购梅观高速收费权,同步开发沿线土地,获得约300亿元收益反哺养护成本。浙江尝试“高速+矿权”模式,将采矿权收益用于公路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来趋势:免费与收费并存,政策亟待完善
面对高速免费浪潮,“一刀切”免费并不现实。交通运输部正在推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预计将为收费政策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修订草案提出,政府收费高速公路项目偿债期限应按债务还本付息需求合理设置,经营性公路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对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可超过30年。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养护管理收费”制度:在债务偿清后,公路可继续收费,但费用仅用于养护与管理,标准按实际支出核定。这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两期收费”模式——先还贷,再养路。
此外,差异化收费也可能成为过渡方案。云南交投已对部分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试点,对ETC交易的特定货车给予折扣优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07万公里,但债务余额依然庞大。在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免费通行后,有网友感慨:“免费的不是路,是民生福祉;停止的不是收费,是一个时代。”
未来,更多高速公路将陆续到达收费期限终点。专家指出,中国高速公路正从“建设时代”迈入“运营时代”,免费不是终点,而是公共服务升级的新起点。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