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城的发动机热效率最多也就41.5%,绝对达不到48%。”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坦诚表态,在奇瑞宣布其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8%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一边是奇瑞高调宣布全球第一,另一边是长城坦然承认自身水平,这场关于发动机热效率的争论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热效率竞赛已经成为中国车企的新战场。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纷纷发布超过46%的热效率数据,而日系品牌的丰田、本田则停留在41%-44%之间。
01 数字背后的技术真相发动机热效率,简单说就是燃油燃烧后转化成实际动力的比例。热效率越高,意味着燃油经济性越好,油耗越低。

奇瑞的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8%,的确令人惊叹。这款发动机的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500多名工程师参与了开发,申请专利200多项。
为达到48%的热效率,奇瑞团队进行了超过1000次台架试验,累计测试时间超过5万小时,测试环境从零下45℃的极寒到50℃的高温。
高热效率带来的好处直观可见。奇瑞风云A8实测油耗仅为2.68升/10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2196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开到广州都不用加油。

然而,业内对高热效率数据也存在质疑。有日系工程师指出,实验室条件与真实路况不同,高热效率能否在全工况下稳定发挥,还需要市场验证。

魏建军的表态也引发思考:“咱真做不到48%,我不敢乱说。” 这位以务实著称的汽车界大佬似乎提醒着人们保持理性。
实际上,热效率高并不等于综合油耗一定最低。控制策略、变速箱匹配、驾驶习惯都会影响最终表现。
混动发动机之所以能达到45%、48%的高热效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数据是在理想化实验室条件下取得的。电气、空调、水泵等附件都不挂载,发动机在匀速、匀功率的空转状态下测试。
03 技术突破的实际价值不可否认,中国发动机技术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日本媒体日经BP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发动机热效率已经逼近50%,燃油转化成动力的效率接近世界最高水准。
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的进步已经让国际巨头感到压力。丰田考虑在PHEV车型上采用中国合资伙伴的发动机,日产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将采用中国技术。
对于消费者而言,热效率竞赛的实际益处是实实在在的更低油耗和更长续航。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这意味着真金白银的节约。
高热效率发动机的生产也已提上日程。奇瑞天擎发动机生产线年产能达50万台,预计2026年将提升至100万台。
结语:中国发动机技术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从曾经的追随者到如今在热效率参数上领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看待这些数据需要理性思考,既不盲目追捧,也不全盘否定。
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实际体验需要过程,消费者更应关注车辆的综合油耗、可靠性和使用成本。毕竟,汽车终究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测的。在燃油车与电动车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发动机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Copyright © 2025 熙橙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