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逆势爆发吉利销量登顶背后的双刃剑困局
作者:熙橙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4 06:47:02 阅读量:0

第一阶段:超越性改写

你有没有注意到,前不久业内炸开了锅,吉利汽车的10月销量突破了30万辆,似乎是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数据看着格外耀眼——307,133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35%。特别是在全国乘用车市场10月前26天零售量同比下降7%的情况下,吉利还能逆势而上,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但,这份“光辉”的背后,是否真的风光无限?我们不妨换个独特的视角,对这份“吉利现象”来一场深度拆解。

先来看那些亮眼的数据吧,这些可是支撑吉利10月“成绩单”的核心基石。新能源车型占据了58%的销量,达到177,882辆,其中,吉利银河系列是绝对的王牌。银河的单月销量127,476辆,同比大涨101%,提前达成“年销百万辆”的目标。产品矩阵对标精准,像价格杀手“星愿”,起价低至6.88万元,加长轴距150毫米,完全就是打着“更大更便宜”的招牌硬怼市场。再看看星舰7,直接用相似配置与混动技术,但比竞品价格少了1.2万元,硬生生把消费者的“性价比纠结症”治得服服帖帖。可以这么说,银河系列用低价加量策略极限压榨市场,却换来了相当漂亮的市场表现。

新能源逆势爆发吉利销量登顶背后的双刃剑困局-1

但,先慢一慢。

这种策略真的可持续吗?当我们刨开亮眼的销售数据,来看吉利更深层的运营逻辑,问题其实不容忽视。以价换量固然能创造短期风光,长远来却如同在一场豪赌里加倍下注。银河虽然卖得火热,却掩盖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事实:其销量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价格极低的车型,比如熊猫微型车(起售价仅为2.99万元)和入门款的星愿(6.88万元)。两款车合计销量占银河总销量的约七成。低价的诱惑确实能刺激消费,但代价如何?直接拉低了吉利的单车均价,让从前11万的指标跌到如今的9.6万元。销量再高,利润却成了“被挤薄的蛋糕”。

新能源逆势爆发吉利销量登顶背后的双刃剑困局-2

跨度从国内市场到海外扩展,我们也看到了吉利这种打法的延续。10月吉利出口销量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23%。其中新能源车占到了出口总量的33%,成绩说得过去。海外市场的短期表现未必能够反映未来格局的成败。东南亚市场的银河星舰7 EM-i插电混动车实现量产下线,听着深具雄心壮志,但如何在技术、供应链、以及依赖于政策的市场环境下找到稳定的落脚点,考验才刚开始。有媒体指出,东南亚竞争对手已纷纷加速布局相似的“亲民型”新能源车型,这是否也意味着吉利的市场红利或许将面临严峻挑战?

新能源逆势爆发吉利销量登顶背后的双刃剑困局-3

说到技术,吉利更不会缺席任何“热门大戏”。你是否还记得2023年长城举报某品牌混动车的常压油箱问题在行业里掀起波澜?此后,吉利在2025年重庆论坛上突然公开表示:他们拆车后证实长城举报属实。这一动态并非单纯的技术讨论,而像是一场关乎品牌信任与市场声誉的较量。这样的指控却自带,因为吉利的多款PHEV车型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也曾使用类似的常压油箱。这一反转剧情难免让人疑虑,这是在呼吁行业规范呢?还是试图转移舆论矛头?

高销量却未必意味着“高飞”,这对吉利未来的路更提出了双重考验。高端品牌极氪的扩张势头似乎已经放缓。举例来说,其今年上半年销量仅为9.1万辆,增速从三位数跌到了个位数。而它的首款车型极氪001更是被用户抱怨“更新频率太高,每年都像换了一代”。频繁迭代,虽然有助于提升技术,但牺牲了老客户的购买信心。

另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库存压力也在加剧。10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翻到了52.6%,已经连续三个月高于荣枯线。虽然吉利10月的销量接近240万辆,可面对日益增长的库存风险,如何帮助经销商渡过资金周转难关,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再来看政策角度,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税政策将减半,这带来的隐忧可能深远。短期内,消费者或许会被车企当前挥舞的各类优惠政策所吸引,但政策一旦退坡,市场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高度依赖补贴而崛起的品牌是否能够稳住脚跟,谁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归根结底,吉利的“以价换量”战略愈渐成为双刃剑。这种经济型产品的成功故事确实感人,但从商业维度就像我们在超市买一袋超便宜的爆米花,吃多了也怕包装里满是空气。本质上,这场销量神话是吉利的一次激烈赌局,赌自己的抗压能力可以承受单车盈利的下滑,也赌自己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里始终跑赢同行。

留给你一个问题:对于吉利这样的打法,你认为它能持续多久?消费者会一直买账吗?

相关文章